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留学热潮:今年中国自费留学总量或增长30%(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7日 01:16  CCTV经济半小时

  2005年前,只有那些拿到了美国大学的奖学金去读研究生的然后才能签到签证,如果你是自费的往往签证去拒签,但现在来讲变化在什么地方?过去来讲74.9%的人都是读研究生的,在美国留学生里边。但到目前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大概本科生跟研究生各占半壁江山。

  刘在祥,中国驻美国纽约总领事馆前教育领事,在他看来,现在只要满足基本条件想赴美国留学,基本上都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学校。

  刘在祥:目前赴美留学从难易度上来讲,可以说比澳大利亚、英国都不差。……一个变化对本科生来讲,过去来讲只有很优秀的拿到奖学金的,现在美国好多大学采取双录取。所谓双录取就是说,看看你在高中的表现,认为你是一个合格的学生,那么尽管你外语还不够,那么我录取你,先学完外语之后,接着再进入本科生的项目。

  目前,在教育部、公安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获批的留学中介机构大约有400家,产业化的运作方式,让原来只属于少数人的留学形成更大的规模。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200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22.93万人,比上一年增长了27.5%。并且在留学中介我们发现,最新的趋势是,出国留学在国内二三线的城市呈现出更加强劲的增长势头。

  朱燕民:从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看,一些二三线城市,就像我们设立分公司这些城市,比如说像武汉比如像郑州比如像石家庄,那么留学生的需求增长速度比这些一线城市要快。

  举我们郑州分公司的例子。我们在2008年在郑州设立分公司,2009年我们的受理量达到了500人,从今年2010年看我们受理量应该会超过1千人,换句话说我们2010年跟2009年增长幅度我觉得超过100%。

  有人把托福、雅思考试当做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热情的温度计,自从美国1981年在中国举办托福考试,这个温度计的指针便年年飙升。以北京为例,1981年首次考试为285人,1986年达18000人,2009年全国的考生直逼20万。雅思考试更加后来居上,1987年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举行的雅思考试只有不到50人参考,而到2009年,考生人数已经达到30万。的确是这样,今天的留学,已经不是过去那种少数优秀学生到国外攻读研究生的一种仅有的出路。社会的进步正在提供给人们更多的生活方式的选择。而在留学大众化的潮流之外,我们注意到,还有另一群学生,他们更加特殊,他们放弃了高考,形成了另一股潮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也给孩子们的求学之路提供了更多选择,自费留学热持续升温。教育部门统计,从1978年到2009年底,30余年全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162万人,年均增长25.8%,规模扩大了267倍。留学热不仅体现在这些数字上,也给国内教育市场带来了一条不断延伸的产业链。

  记者在北京一所国际学校——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的小学部拍摄到的上课的场面,这些二年级的孩子们大声地唱歌、朗读、表演,包括和老师的对话,用的全部是英文。这样的班在学校里被称为EP班。

  记者:EP是什么意思 ?

  苗老师:我们是初等英语,就是跟国外的AP,由AP演发而来的,也是为他们高年龄段的英语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并且能够给他们将来真正说有出国留学的那一天能够做好良好的铺垫。

  记者:那他们这样的班,在国内上普通的初中会有问题吗?

  苗老师:我们主要培养方向是在我们学校念AP班出国留学因为他们现在,读这个故事,我们学的绿野仙踪这个故事已经相当达到其他学校初中认读水平了

  所谓AP课程,就是大学预修课程的意思,是在美国高中阶段开设的具有大学水平的课程,AP课程及考试可以为高中生起到减免大学学分、缩短大学教育时间的目的,同时AP考试成绩可以作为申请美国大学的一个重要筹码。而在这所中国的国际学校里,大多数学生到了高中阶段也将学习AP课程,而未来的方向就是出国留学。在采访中校长告诉我们,今年国际班招生特别火爆。

  民办学校董事长:今年招生要比往年好很多,往年这个时候招生也就100来个人报名,今年我们计划招50个人,但是目前电话咨询报名能达到400多人。

  而作为民办教育,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最初办国际班,就是感受到了高中生出国留学的市场需求。

  民办学校董事长:像我们普通班的学生,像我们学校每年到了高二可能这个班就走掉一半的学生都到了国外去读书。到了高三可能这班里边走掉70%学生,到国外去读书了,原来我们办的是普通民办学校。后来看到这种现象以后,我们干脆向国际化转移。从初中开始,甚至小学开始,我们就往国际化方面靠拢,

  今年学校开始与美国中学合作开办双文凭班,同时也确定了全面向国际学校发展的方向。

  民办学校 董事长:我今年还是在高一在招普通班,明年高一普通班就决定不再招了。

  在课堂上,我们看到这些面容稚嫩的孩子在大声朗读着一些可能普通高中、甚至大学才会学习的词汇,这让我们很好奇,在他们的心目中对未来有着什么样的规划呢?

  记者:你们自己为什么要来念这个EP班,谁告诉我?…

  学生1:让我们的英语学得更好更扎实,更好的跟外国人交流。

  记者:未来是为了什么?

  学生2:是为了跟外国人有更好的相处,让世界和平。

  学生3:就是我妈妈说,他希望我长大能上哈佛念,然后我就想为了这个目标努力

  学生4 希望以后,我们要出国留学的时候可以,可以尽快的学会英语,能跟外国,外国人很好的交流。

  学生5:因为为了家长的,家长的理想和我的理想一定要出国留学。

  记者:“我手里有两份高中的课程表,一份是普通高中的,我们都很熟悉,而这一份呢,是国际学校所谓AP班的课程表,可以看得出的是,所有课程名字都是用英文标明的,而且还多了经济和计算机的课程,但其实比语言不同更重要的是,这两张课表意味着两个不同的教育体系,选择美国AP课程,也就基本意味着放弃了中国高考。”

  如果不是看到黑板上的公式,记者很难想象这是一节正在讲机械能守恒的高中物理课。教学的整个过程都是用英语,老师和学生一直在互动,利用粉笔、气球等各种道具说明自己的观点。而这样一堂课,显然从形式和理念上都更加贴近国外的教学体系。

  那么,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带给孩子们什么样的结果呢?在北京的另一所国际学校,我们采访到正在对学生进行面试的校长王富丽。

  王富丽:“我们希望能够就是说就是说目前就是在中等,比如中考成绩中等的学生,我们希望能够把他们培养就说能够进入世界前50名的学校。

  把中等成绩的中国学生培养进入世界前50的学校,听上去是一个颇具诱惑力的目标,但实际上,学生的基础素质也非常重要。因此,国际学校更看重入学的筛选,就连入学面试都是全英文的对话。

  北京王府学校国际事务办公室外联主任 韩冰

  韩冰:我们知道那边大学招生人员要求什么样,素质学生,我们会通过我们招生时候来判断一下这些学生有没有潜力,具备不具备这些东西

  在采访中,我们认识了夏南。他初中念的是北京育才中学,到高中的时候,又顺利进入了育英中学,都是在北京知名度很高的学校。按照这条轨迹,他的下一步将是争取考上一所重点大学,但是就在夏南高中刚刚入校的时候,爸爸突然决定改变原来的计划,让夏南转入21世纪实验学校的国际班。

  夏南爸爸:“这个抉择很大,我很矛盾,有很多人认为这是名牌(中学),大家传统或品牌这是根深蒂固了,你要说既然有了品牌进不去那另当别论,已经是校长都同意了的事情,你又要选择别人这是一个重大的,而且非常艰苦的一个决策。”

  虽然是一个艰苦的决策,但夏南爸爸告诉我们,他丝毫不觉得遗憾。

  夏南爸爸:不是说是考上清华,考上北大就是最高的愿景,不是这回事。

  爸爸拿定了主意,但是夏南却告诉我们,他当时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出国留学意味着怎样的改变,之后甚至想要退缩。

  记者:你自己的愿望想出国留学是什么时候?

  夏南:是最近。

  记者:为什么?其实你不是在爸爸妈妈跟你说你要出国留学,你自己就想留学?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