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灾后重建:产业如何合理布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3日 00:20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祝慧

   6月11日,国内水泥业“老二”华新水泥在四川达州渠县的新厂正式开建。这是华新水泥首次在四川建厂。

   而在此半个多月之前,水泥行业“老大”海螺水泥就做出了反应,宣布将斥资40亿-50亿元人民币,分别在四川省广元市兴建一家水泥厂,达州市兴建两家水泥厂,目标是使海螺水泥在四川的产能在2010年增加至1200万吨。

   显然,灾后重建已经让很多企业嗅到了商机并行动起来。在外地企业开始纷纷进入、本土企业重振士气的时刻,四川灾后重建的产业规划和布局问题显得尤为关键。

  部分产业受损严重

   四川是中国重要的磷矿石生产基地,2007年磷矿石产量511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1.3%。四川磷矿资源主要分布在金河—清平地区和马边地区,金河、清平和什邡三大磷矿的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95%以上。而这些地方距离震中只有几十公里。地震使得位于龙门山脉两侧的磷矿企业遭受毁灭性打击。金河—清平地区几乎所有的厂矿设备毁损、建筑物坍塌,大量磷矿工人遇难。除矿业企业外,四川主要的磷化工企业也全面停产。

   在众多产业遭受巨大影响后,四川原有的产业发展规划会如何变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此,四川省社科院宏观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毅日前指出,“成渝经济带”原有产业布局和规划思路不会发生改变。

   四川省今年曾提出要大力实施“7+3”产业发展规划,即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和现代中药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等有潜力的产业。然而,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令规划中的这些产业都不同程度地受损。

   另外,地震也可能会影响之前已经进行的规划,最典型的莫过于彭州石炼化项目。该项目设计产能为年产乙烯80万吨,已通过环保评估,并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汶川强烈地震后,中石油原总裁蒋洁敏表示,会对地震影响进行评估,“如果评估显示不可抗力的威胁依旧存在,我们将放弃这个项目。”而在今年年初四川的“7+3”产业规划中,油气化工是重要发展产业之一。

  异地重建的困惑

   遭受重创后,这些产业需要恢复,然而从长远考虑,不少企业必须异地重建。

   5月24日,在地震灾后的第12天,受灾最为严重的央企东方汽轮机厂灾后全面复产动员大会在德阳召开。在此之前,德阳市政府已为东汽特批2000亩土地,作为其新建厂房用地。这些意味着,这家在绵竹市汉旺镇已有42年历史的企业即将离去。

   一个产值高达100亿元的大企业,对于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伴随着它的离去,汉旺镇与其产业链紧密相关的一百多家企业,或许也将随之离去。对于汉旺镇的经济来说,那无异于又一场“地震”。全镇的就业、利税等问题该如何解决?

   这正是灾后重建过程中不得不触及的一个现实。当企业无法原地恢复而不得不异地重建时,对原所在地的经济必然会带来相当大的影响。“虽然在短期内,大家都很难接受,但这是形势所迫,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而当地经济在适应一段时间之后也必然会寻找到新的支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投资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告诉记者。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袁钢明也持相同意见。他认为,异地重建虽然是不得已为之,却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重建产业要合理布局

   四川省省长蒋巨峰指出,重建规划不是“克隆过去”,而是要在原有基础上升级,体现前瞻性。同时,规划也要符合实际,不能脱离发展阶段。规划内容要全面,不能有漏项。

   对此,记者采访的不少专家在表示支持的同时也提出了各自的建议。虽然,关于灾区重建中的产业格局还没有具体规划,但专家们较一致的意见是借此机会实现产业升级,并强化可持续发展。落实到具体的产业上,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很可能被淘汰,而一些技术含量高又能发挥当地优势的产业则会得到支持。

   曹建海指出,四川在考虑产业布局时首先应避免太分散,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产业升级要和当地的资源禀赋结合起来,而不是盲目地关掉所谓的‘小’企业,只要企业在环保、管理等各方面都符合要求,就不要去干涉。”袁钢明认为,在倡导产业升级时四川应注意结合每个地区的自然特点和优势进行发展,而不是一味求大。

   “相关部门在布局生产能力时不能仅仅考虑人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和交通条件等因素,当地环境、地质状况等因素也必须予以考虑。”商务部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他看来,中国正在进行产业重新布局,中西部地区高度关注吸引东部产业转移,实现自己的跨越式发展;而提高建筑抗震技术标准等事宜固然重要,合理布局生产,从而降低受灾概率和未来一旦受灾时的损失规模,当属更高层次的未雨绸缪。

   来自成都社科界的专家看法与以上观点也比较一致,只不过他们的建议更具体。专家们认为,灾后重建的重点应放在成德绵地区,它将带动整个四川的重建工作,掀起四川新的建设高潮。要继续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加快汽车、航空和核技术等重大行业的发展。成都应抓住这次四川工业布局调整的机遇,加快航空和核技术工业基地建设,使其成为成都工业经济的新增长点。

   “在灾后重建时,政府部门一定要做好大的产业规划和布局,同时也要激励企业创新,特别是制度创新。对于那些需要异地重建的受灾企业,在审批项目用地时,可以按原有用地面积实行等量置换,免除其应交纳的土地费用。”曹建海建议。(相关报道见七版)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