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彭兴庭:钢铁产业重组的前车之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2日 01:22 中国经济时报

  -彭兴庭

  众说纷纭的河北钢铁产业布局整合终于尘埃落定,由唐钢与邯钢牵头组成的河北钢铁集团公司今日正式挂牌成立。新集团公司钢铁产能将达到3175万吨,规模超过宝钢,成为全国第一大钢铁企业集团。另据了解,志在整合河北煤炭资源的冀中能源集团也将于同一天挂牌成立。(《中国证券报》6月11日)

  对此,新浪网的调查显示,有60.22%的人对此表示赞同,认为有助于钢企做大做强,同时,54.66%的人看好这次重组,47.5%的人看多唐钢和邯钢的股票,持反对意见或不看好、看空的,只有大约30%左右。可以说,钢铁产业重组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事实上,这些年来,我国也一直在着力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可集中度却一直呈现逐年降低趋势,前十大钢铁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由2004年的34.7%一路下滑至2006年的29.4%。

  目前,国际钢铁业正在以跳跃式的联合和收购向前进,一批钢铁大集团正在产生,如由齐诺尔、柯科利尔、阿尔贝德等组成的阿塞洛集团,由川崎制铁和日本钢管合并的JFE股份公司等。有人预计,在不远的将来,钢铁业将参照国际汽车工业采用的模式,由十大集团统治全球的生产和市场。然而,就在中国钢铁业亟须大规模重组来抵抗外资竞争的时候,我国的钢铁业产业集中度却在逐年下降。中国钢铁业一直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但这只是表象,“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背后,是地方割据和财税利益。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行的是“统一所有、分级管理”,虽然在名义上绝大部分钢铁企业都是国有企业,但实际上却分割为中央国有、省属国有、市属国有等。毫无疑问,钢铁企业的整合过程,实际上就是有关政府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利益协调、讨价还价的过程。如果利益关系处理不好,不但不能优势互补、做大做强,反而后患无穷。

  上世纪末,辽宁省钢铁企业重组的搁浅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教训。对于这次重组的失败,有关人士就曾指出,最大的障碍是复杂的利益冲突。辽宁素有“钢铁大省”之称,有鞍钢(鞍山)、本钢(本溪)、抚钢(抚顺)、大钢(大连)、沈钢(沈阳)等国内知名钢铁大厂,中小钢厂更是遍地开花。这里面,有中央直属企业,也有省直和地方企业。在财税分配上面,就有很大区别,鞍钢是中央直属企业,所得税交给财政部,其他市辖企业,所得税交各自所在市。可想而知,一旦鞍钢将辽宁其他钢铁企业揽入怀抱,许多地市就会失去一大笔财政收入。财税的问题不解决,地方政府又怎么会轻易地将所属企业拱手相让?

  不仅辽宁、河北钢铁产业的重组存在这种问题,我国钢铁产业的跨省市并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在今年两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张晓刚与武钢、包钢、首钢、太钢等钢铁业全国人大代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从今年开始到2010年,中国钢铁业将迎来历史上最大重组浪潮。在我看来,钢铁产业重启新一轮的并购和重组,就应该深刻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其实说到底,这都是体制的原因。在国内,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许多地方政府和钢铁企业目光短浅,没有用全球的眼光看待问题,以致重组动力不足。

  在国外,特别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企业的重组和联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其中,企业居于主导地位。可是,在我国,国有钢铁企业有着非常复杂的地区和行政隶属关系,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因素决定了政府在钢铁企业的重组和联合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正因为此,有人认为,在中国现行经济模式中,钢铁业要实现整合重组,就必须走“市场+政府”的模式。但是,无论如何,企业才是真正的主体。只有优势企业获得市场认同,劣势企业退出市场,整合重组才能水到渠成。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