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万科危机”凸现品牌责任亟待加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5日 08:00 中国产经新闻

  文/本报记者 杨国华

  应该说,在四川地震之前,万科还是中国大陆最具有品牌价值的公司。然而,随着汶川大地震后王石的爆炸性捐款论,对于万科以及整个中国房地产行业而言,成了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品牌领先性”和“品牌溢价”一直是万科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企业自身不恰当言行引发的危机,不仅只有万科需要检讨,更应该引起更多的品牌企业去借鉴。

  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当天,万科宣布捐款200万元。与去年超过48亿元的净利润相比,200万的善款不足其净利润的万分之四,引起质疑。

  而王石博客中“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的回应,更是遭到了网民的一致指责。不少人甚至自发组织“抵制购买万科住宅、抵制万科股票”的活动。随后万科A股价也与万科的形象一样,从40多元的高位跌到18元。

  《国房分析咨询报告》首席分析师陈真诚认为,从种种迹象来看,万科最近所遭遇到“捐款门”风波,会使其企业品牌、形象、口碑在一阶段内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就此一句话,让一向乐善好施的“好公民”王石一不小心成了“铁公鸡”,也让以规范化、制度化而为人所称道的万科,在品牌影响力上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而随后,为缓解其品牌危机,万科宣布以1亿元资金参与灾后重建,但此举并未被国民接受。而同样捐款一亿,王老吉在爱国热情高涨的敏感时期,成功树立了正面积极的良好形象,两者鲜明的对比,折射出国民品牌意识在增加。

  智扬公关品牌总监李巨斌表示,如果从纯粹的道理上讲,王石的回应没有问题。不过却过不了公众的“情感关”,尺度把握存在问题。在特大地震灾害这一敏感时刻,在各方赈灾热情高涨的背景下,王石抛出“灾难常态论”、“合适理论”、“10元为限论”和“慈善负担论”,这样的表态显然让公众从感情上不能接受。

  有舆论认为,虽然万科在此次危机中受到影响,但并不妨碍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凭借与政府公关和品牌形象上的优越性,万科遭遇的寒冬不会太长,这是他们的专长。

  而有品牌推广机构则表示,虽然此次事件对万科在长期地域战略上不会受到很大影响。但有个市场定律是,任何企业或品牌一旦其形象受损和社会认知度下降,再强的政府公关也不能发挥作用。

  有万科“捐款门”覆辙在前,中国重量级企业面前应该思考一个问题,树立品牌意识,做出企业的长远品牌规划仅仅是一个开始,而企业社会责任与公益形象的建设是维系企业形象品牌的必要手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