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报道说,目前秦皇岛港煤运码头上出现了大量煤炭积压的现象,港口煤炭库容已经爆满。而就在前不久,南方许多发电厂纷纷告急,抱怨燃煤库存严重不足。一方面是发电厂缺煤,一方面是港口煤炭积压,这种情况正常吗?
据有关方面了解,积压在秦皇岛港的煤炭大多是低热量的劣制煤。浙江一位发电企业的负责人称,这种劣制煤根本无法用来发电,因此,企业即使手里有订单也不敢买这种煤。
至于这些煤是怎么运到秦皇岛的?铁路部门的解释是他们每天按计划车次运输,托运方装什么货他们就运什么货,煤炭质量如何与铁路部门无关。
表面看起来,煤炭、铁路、港口、发电厂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苦衷,很难说是哪一家造成了煤炭积压。但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这种“无人负责”的现象违反了市场运行的规律,是计划经济“后遗症”的突出反映。
人们还记得,几个月前有关部门在北戴河召开了一次“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正是在那次会上,确定了主要煤矿企业的生产计划,安排了铁路部门的运输计划,组织发电企业订货,同时提出制定“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当时即有人认为,这种主要依靠计划的手段解决煤炭供需矛盾的做法并不可靠,只要某个环节发生一点问题,大量的短缺或大量的积压都可能出现。话音未落,离北戴河不远的秦皇岛港就出现了煤炭积压,证明所谓的“衔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了解煤炭生产特点的人都知道,煤炭的高热量或低热量是自然形成的,不同质量的煤有不同的市场需求,相应地也有不同的价格。如果由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去调整供需关系,那么,在一个合理的价格下,用户肯定能够通过竞价优先得到自己需要的产品。反之,假如人为地将价格限制住,又要求企业保证市场供应,那么对不起,企业就会不顾用户的需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煤运走再说。这一现象,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极为常见的,而在今天,仍然存在这一现象就值得深思了。
问题的关键是,大量煤炭积压已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暴露了煤、电、运紧张的新矛盾。解铃还须系铃人,有关部门有责任深入调查,尽快解决问题,从中总结经验。(29A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