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经新闻 > 正文
 

寻租行为破坏股市利益平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 04:02 中华工商时报

  上周,中国股市又一次跌出新低。悲观情绪笼罩市场,在如此情况下,市场很有可能进入类似“流动性陷阱”的状况而不再理会任何利好,开始非理性下跌。

  我们曾试图从股权分置等制度缺陷来考察股市病因,今天,我们从微观入手,从利益博弈角度来了解股市之怪现状。

  说到底,无论在任何国家,股市终究是一个利益交织、分配的场所,这里有投资者的利益,更有融资者的利益。从内部来看,有管理者和中介机构的利益。而从外部来看又有国家之利益。

  在利益均衡博弈的情况下,股市即便有暂时的波动也都是正常的现象。但是,状如中国股市,大起大落而又时时呈现非理性的资金抽逃现象,则从根本上来说是利益天平过分倾斜所造成的后果。

  中国股市之设计,从根本上来说是建立在计划经济思维模式基础上的,因此,充满了人为操作的痕迹。而以“国企解困”为初衷的制度安排必然是从根源上考虑了融资者的利益。

  此外,从发行股票的角度来观察,这些制度安排又充满了管理者自身利益的考量。

  我们试问,发行股票的利益获得者是谁?固然是那些排队等待上市的企业们。但是,在弱市资金供应紧缺,投资者人气微弱等情况下,发行股票的节奏却如常进行,扩容步伐并不间断,这是为什么?去年下半年,由于外部压力过大,扩容勉强停下脚步,而刚刚进入2005年,制度建设尚未真正启动,发行的冲动却再一次表现得那么强烈,这又是为什么?

  这体现的是谁的利益?

  其实,考察A股的IPO全过程就不难发现其端倪,从提交申请到最终审核盖章,这一套复杂的流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寻租空间”,参与过或了解公司上市流程的人们的共识说得还不够深刻吗?

  虽然寻租空间并不等于寻租行动,但是,只要这样的空间过多过大就难免有心存侥幸者伸手。从王小石案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答案。

  一直以来,是谁在垄断着上市资源?从额度制到审核制,到现在的保荐制都一样,谁都知道,公司之所以能够上市,就因为管理机构盖章放行。

  目前的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资金无疑是最稀缺的资源之一,而股票发行上市就意味着可以公开募集至少数亿资金,而股票公开发行后,企业的净资产将得以大幅提升。这种资源的稀缺性在股市内外形成了巨大张力,这种张力使得管理层必然直面巨大的诱惑。

  我们知道,发行股票的主管机构主要承担两个职能。一是把关拟发行上市公司的质量;二是控制发行数量。但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矛盾: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必须把住发行上市关口;但另一方面,把关的这种权力又给了相关管理者巨大的寻租空间,可能最终会损害投资者利益。

  如上种种来看,股市疲弱事出有因。试问,在这样的利益背景下,股市还能按照正常的改革顺序来进行制度建设并保持正常发展吗?我们期待答案。(24A6)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