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经新闻 > 正文
 

制度建设乏力股市难见新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1日 04:02 中华工商时报

  昨天,沪深股市又一次双双收阴,沪指更创下1999年“5·19”以来的新低,盘中两度击穿千二心理大限。

  联系到去年以来一系列“政策救市”无功而返、技术性修补措施无济于事,中国股市似已到了无可挽回的边缘。

  那么,股市的病根到底在哪里?这病还有治好的希望吗?

  我们认为,尽管制度建设的呼声一直不断,但这些呼声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所有的措施还仅仅停留在技术性修补的层面。比如合规资金入市,比如分类表决制,比如“C股”之场内交易,比如新股之询价制度。

  我们知道,设若退回3年前,年前年后新推出的这些措施中任何一个都足够引起市场的剧烈的积极反应。

  而在今天,这些技术性措施却都不可避免地以失效而告终,这是为什么?

  就是因为它的前提没有得到解决。

  事实上,经过长达30个月的漫漫熊市,市场的制度缺陷已越来越明显地浮出水面,制度创新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同。

  而在所有需要解决的问题中,股权分置是最为投资者所关注的。所有投资者都认识到了股权分置的危害以及由它衍生的事关市场生存发展的系列重要命题。

  我们知道,大股东利用市场制度缺陷进行的“圈钱行为,使流通股股东深受其害,市场为此而进行的诸如“用脚投票”等的抗争方式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绕开这个前提而推出的修补性措施都是没有市场基础的,都不能得到市场的真心支持。

  以此逻辑,期望合规资金入市,期望新股得到好看的发行价的良好愿望都将归于破灭。

  我们知道,中国股市与整体经济发展的高度背离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股市在总体上不能反映国民经济的走向正是暴露了市场的内在缺陷,首当其冲就是全流通问题。

  毋庸讳言,在中国股市的发展和变化中,流通股股东承担了巨大的发展成本与改革成本,并且为市场的制度缺陷付出了很大代价。而股权分置问题的一拖再拖不仅扭曲了市场价格,更是浇灭了投资者的信心与勇气。

  因此,在这样的严重制度缺陷下所进行的任何市场化改革都将不可避免地付出“伪市场化”所带来的严重危害。都只能让价值扭曲更为严重!让中小投资者遭受更大的损失。

  实践已经证明,股权分置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诸多股市病灶,已经成为中国股市预期机制紊乱的制度根源,如果不从总体上推进市场的制度变革,股市就很难承担起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也必将造成金融制度的严重紊乱,难以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必要的金融保证。

  证券市场的生命在于其流动性,流动性被扭曲的市场不能成为真正的或完善的市场。

  2005年的开始,股市遭受了重大打击。打击是残酷的,不过,这有利于让管理层清醒地认识到,股市的市场化进程已不可逆转,否则只有死路一条。(21A5)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