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背投市场可以说是风云突变,先是4月初有着“中国背投”之称的长虹率先发起“普及风暴”,将长虹精显背投的平均价格降低了20%,紧接着其它品牌也跟风降价,导致中国背投市场产品价格由此迅速下跌了40个百分点;其后,从4月、5月中怡康数据中显示出,长虹已然跃居中国背投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国产背投所占比例也上升至30%;至9月,长虹再次突发奇招,全面停止生产60Hz1250线背投,将精力全部集中于75Hz1520线高清晰背投及数字高清背投产品,令那些迟迟不肯主推高清晰产品的洋背投有点措手不及;而现在,
正当洋背投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长虹再次下令全面出击数字高清背投市场。
业内专家分析,长虹之所以接二连三地发起攻击,既体现出长虹背投的强大实力,也表明长虹要将背投做成市场第一的决心。从市场发展的趋势来看,在背投彩电市场,如果不能做到数一数二,要么只能获取微利,要么就没有长期存活的可能。长虹背投已经成为国产背投的领头羊,它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成为中国背投市场的领跑者,即至少占领5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在低档背投即将淘汰的今天,谁抢先占据了高档背投市场,谁就能够先期获得消费者的认知,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长虹在数字高清背投市场的频频动作,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即长虹不再仅仅是中国背投的代言人,更要使得“中国数字高清背投”成为长虹的代名词。
作为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背投产品,数字高清背投以大屏幕、数字化、高清晰赢得了消费者青睐。早在今年4月,长虹就开始将原本主攻海外的数字高清背投,逐渐纳入国内销售体系,成为中国背投市场上最早批量上市的数字高清背投产品。而在美国,长虹数字高清背投早已名列著名连锁超市Bestbuy的畅销排行榜,成为众多美国家庭的背投首选。
长虹数字高清背投“先外后内”的市场策略,与长虹数字高清电视的策略一样,都是由于产品开发之初国内的市场条件尚未成熟,而这样做的好处则在于,先在国外市场站住脚,同时加快培育国内市场,一旦时机成熟,就国内国外双管齐下。
然而背投市场的开创者——洋背投,却由于对高端背投市场时机的屡度判断失误,新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缓慢,不能充分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正逐渐滑入被动的深渊,不仅丧失了自己的独创优势,而且也将一手创建的背投领地日渐缩小。
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住房条件的改善,相当多的消费者都将目光锁定于背投电视,但洋背投的低级产品,却远远不能满足中国消费者对图像清晰度的要求。尤其是在中国宣布2008年以前开始全面转播数字电视节目以来,许多洋背投都因不具备数字电视接收、播放功能,而被长虹第四代背投、数字高清背投所取代。
同时,洋背投独创的技术、价格体系也受到来自国产背投的挑战。尤其是长虹,不仅自主开发出背投彩电核心技术,还对背投产品的功能、外观进行了更为“中国化”的改进;而在价格方面,同样的产品,洋背投价格的居高不下也成为其销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但更为严重的则是,洋背投已然失去背投市场的主动权,而长虹则更多地掌握了背投市场的先机。
从不做第一、第二代背投,转向做第三、第四代高技术含量背投时,长虹就已经开始争夺市场主动权,此项战略的成功,长虹逼迫洋背投提前5年结束了从中国谋取低档背投利润的历史。其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长虹相继停止生产100Hz背投、60Hz逐行扫描背投,更加使得洋背投的处境日趋被动。在长虹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后,他们不得不被迫跟进,却又始终不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有关专家认为,随着中国数字电视推广节奏的加快,所有不能收放数字电视节目的电视,都无疑被列入了“存在先天缺陷”的行列,在传统电视领域如此,在背投领域也是如此。数字高清电视、数字高清背投等不同类型的数字电视,才是彩电业未来发展的主流,因此长虹数字高清背投选择在此时全面上市,不仅会继续带给洋背投无法预测的巨大损失,还将抢先占据未来背投市场的主动权,进而掌握整个彩电市场的主动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