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至今,白酒价格神经一再被牵动。
“茅、五、剑”扬飙市场
先是行业龙头五粮液宣布,推出三重防伪新品酒,并对其出厂价格进行了适当上调:在现行销售政策和销售结构不变的情况下,52度的五粮液平均上调约20%,39度的五粮液平均
上调约25%。500毫升装的五粮液的价格则每瓶调高了50元,涨至365元。
据首先采取涨价策略的五粮液集团称,产品涨价是因为包装档次提高,防伪性能增强,成本增加了,价格自然要上涨。五粮液一开涨价先锋,同属“前三甲”的茅台与剑南春也紧随其后,竞相提价。其中茅台酒价格平均将上浮20%,剑南春平均涨价五六十元。“四大新贵”之一的泸州老窖1573销售价格由358元每500克上调到368元。“市场上高档白酒的价格普遍上涨20元到50元,其中最高的涨了100多元”,白酒专家钟冠华说。
三大白酒巨头掀起波澜,其他品牌白酒也不甘落后了。10月,在山西做得风声水起的汾酒,也加入这种利好形势,宣布产品全线涨价。汾酒涨价5%到10%,汾酒系列涨价10%,杏花村系列上涨20%。整个白酒市场升温。
搅动市场重排座次
这已不是五粮液、茅台和剑南春三大品牌第一次集体涨价了。
据业内人士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中期,“茅、五、剑”也曾自几块钱开始大规模涨价,但此次如此“大手笔”提价,确属少见。如果说,上一次的涨价确立了茅台酒行业老大哥的地位,这次涨价无疑是为五粮液力拔行业头筹提供了良机。
无论过去高档酒中“茅、五、剑”的排名,还是现在的“五、茅、剑”,“说到底,就是想巩固自己的实力,重新奠定自己在行业中的排名,提价只不过是他们搅动江湖的利器”,一位业内人士尖锐地指出涨价背后诸家意图。
供求失衡引发涨价
三大名酒同时提价决非偶然。业内认为,企业限量生产使市场供不应求是最关键的原因。特别是国家增收白酒消费税之后,各企业之间谁也不愿意打破原有的利益平衡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2001年我国实行了新酒税政策之后,五粮液等名酒为了保持其酒品优良,一直都是限量生产。据泸州老窖华南区总经理李擘分析,这次三大名酒同时起价,供不应求是根本原因。
事实上,各大名酒在高端白酒市场持续旺销使得经销商手中的库存量很少。特别到销售旺季,名酒的需求量就大增,极为有限的库存,导致涨价成必然。
年初,五粮液股份公司总经理徐可强就透露,2003年五粮液的市场投放量与去年相比会基本持平甚至会有所减少,而2002年,五粮液曾在市场卖断货,因此,业内认为今年五粮液货源空缺仍将较大。产量的减少引起市场直接提价。由于名酒针对的是高档消费群,这部分人大多收入水平高,商务、公务应酬多,随着这种固定群体的增加,名酒消费更是显示出巨大的市场。
利润诱惑压倒风险
白酒涨价的原因众说纷纭,无论是酒税还是粮油价格上涨,背后最大的驱动者还是利润。很显然,此次调价最大的赢家还是厂方。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五粮液2001年年销量高达81.9万吨,其中五粮液单一品牌就占了销售量的6%(约49万吨),2003年,五粮液产量更猛,假如每一瓶提价50元,则总销售额就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酒税调整后,名酒提高价格的利润倾向就显得更为迫切。一项统计数据显示,1996年,我国的白酒产量曾达到800万吨,而目前的年产量大致在400万吨左右。2002年全国白酒行业从业人员下降3.69%,白酒销售收入、工业产值徘徊不前,利润总额更是下滑13.45%。2002年度,上市公司“五粮液”年报中批露该公司主营收入同比增长20.31%,主营利润增长只有5.67%,而净利润却出现-24.42%的增长。
茅台集团董秘办公室的一位人士也道出了厂家的心声:茅台酒涨价是集团酝酿很久才做出的决定,因为一旦涨价,就有可能面临市场开拓压力,而不涨价利润则会减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