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10位人物被评选为“中国未来经济领袖”。这10人中,有我们很熟悉的郭为、田溯宁,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严凯泰、蒋丽莉。但不管怎么说,从介绍的材料看,这些人在各自的领域中卓有成就,又正值风华正茂年华,在经济界,或对社会发展的潜在影响力确实不可低估。
中国从来有论资排辈的传统。对青年人常常激励多于赞扬,宁愿严格要求,也轻易不
肯过早地给他们戴上什么光环。这固然有防止青年人骄傲、翘尾巴的善意,也有“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对青年人的浮躁不放心的怀疑。而这次10位青年才俊当选“未来经济领袖”,应
该是一个对传统的突破。
不过,“未来经济领袖”这个名头着实不小。对当选者而言,它将是一副不轻的担子。对评选者和旁观者而言,它显然是一种深深的期许和希望。那么,我们对“未来经济领袖”们的期许和希望是什么呢?
诚如评选者所说,“领袖”(英文LEADER)可以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可以指各个领域中的“领导型”人物。即便按这个涵意去理解,我们也清楚地知道,领导型人物绝不是随随便便能够胜任的。他们必须有强烈的使命感,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和胆略,有“彼可取而代之”的魄力与雄心,有集思广益的智慧和宽广胸怀。再具体一点说,他们应该能够出大主意,定大谋略,能够整合资源,用出色的组织能力调动更多人的积极性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而共同努力。
坦率地说,目前的中国企业家们(还不算经济界的学者、官员)具备上述素质的并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说很欠缺。他们都很精明,智商很高,掌控一个企业或一个企业集团都游刃有余。但是,如若跳出自己的企业,又有几个人能在一个大行业中,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做到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呢?比如说,我们如今有没有一家大企业足可以与索尼、通用之流相抗衡呢?
或许,因为企业家们的血液中天生就有竞争的基因,天然的使命就是击败别人,而不是“整合”别人。而且,中国人似乎更喜欢单打独斗,不太注重团队精神,因而,小点子多,小算盘多,大局意识薄弱。如此,我们的优秀企业家成千累万,真正称得上“领袖”的人物却是凤毛鳞角。
“领袖”或领导型人物是需要培养锻炼的。可惜的是,我们目前还没有这样一个机制。以这次的当选者而论,他们的企业大多属于成长型企业,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发展之路上的沟沟坎坎会很多,稍有闪失,不要说将来去当“领袖”,就是现有的地位、财富和荣耀也难保全。那么,有没有一种机制,能够用于有意识地培养那些未来的领袖们,包括允许他们犯错识,允许他们不断锻炼成长呢?
未来的中国经济需要做大做强,因此也确实需要一些能担大任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评选“未来中国经济领袖”的活动,来表达寄托我们的期许和希望,是有积极意义的。(6A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