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北京宣布数字电视试播开始。在北京之前,上海、深圳、重庆等地在6月份已经开始了对数字电视的试播。随着数字电视由实验性向实用性的过渡,整机市场的蛋糕开始膨胀起来。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有3.3亿电视机用户,但这些用户仍然是模拟电视的用户,也就是数字高清电视的潜在消费者。按照我国数字电视的过渡时间表,到2015年模拟电视信号将停
播,也就是说在未来的12年内,目前市场上保有量过亿台的模拟电视机将被更新换代,由此启动的市场将有数千亿元之巨。
对于身陷泥潭的彩电生产厂家而言,硕大无比的数字电视市场不仅是一个利润增长点,更是一次机会———这场博弈将改变整个彩电市场的格局。
厦华率先“发难”
今年6月,厦华向国内数字电视生产厂家下战书,称在今年5月10日至7月13日之间,任何一个彩电品牌敢于向购买彩电的消费者发放承诺书,承诺其数字高清电视可显示中国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标准格式,并经权威机构认定其数字高清电视性价比优于厦华同类产品的,将给予10万元的奖励。
在此之后,厦华又推出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承保的“承诺书”,向消费者承诺:在我国数字电视播出后,如其购买的厦华数字高清晰度电视不能显示中国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的标准格式,消费者可获得购买价双倍的赔偿。
厦华称此举的目的是帮助消费者认清真正的数字高清电视,保证消费者能够买到真正的数字高清电视。“因为数字电视市场的良莠不齐,可能将影响整个电视“数字化”的进程,加大数字电视的普及难度。”
事实上,数字电视在北京及各地的普及中,消费市场已显示出普遍热情不高的问题。而数字电视产品的良莠不齐,无疑将会使中国电视数字化的进程雪上加霜。
竞争比筹码
数字电视启动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同时预示着电视市场新一轮洗牌已经开始。很显然,在这场新的数字电视角力过程中,中国彩电市场的权力归属将被重新划分,就像国内某知名家电企业负责人形容的那样:在数字电视时代,谁都有机会。
“机会当然是均等的,但实力是不同的,市场竞争讲的是实力。”厦华的一位负责人说。
事实上,厦华在电视数字化革命中态度上如此,显然是有其深层原因的。早在1995年,国内电视生产全力打“价格战”的时候,厦华便已经很明确地将数字电视作为整个战略的核心。在1996年国家科委组织的H DTV分课题研发招标中,厦华作为惟一的应标企业,与天津大学、中科院电子所共同投中了H DTV信源解码项目,顺利完成了“信源解码器”项目的研发。并在1998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高清晰度电视,该产品在1999年参加国庆五十周年庆典转播。
有业界人士认为,厦华多年来一直在主推数字电视,在模拟电视时代“价格战”中退居二线,就为了保存实力准备在数字时代东山再起。目前在数字电视方面厦华手中的王牌是,其数字高清电视是经国家五部委联合认定惟一的数字电视。在去年,厦华的数字电视还获得了3C认证证书,并在6月一举击败日韩系的知名品牌,被美国政府专门负责为军方采购物品的AAFFS中心选为长期供货商。今年厦华与威斯达合作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炎黄一号”中国芯,彻底打破国外芯片垄断的局面。在核心技术方面上的优势无疑将是厦华攻城略地的“杀手锏”,也是厦华称雄数字电视市场的资本。
“在模拟电视时代,厦华主推数字电视,就是为了在现阶段蓄势发力。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厦华将打响一次数字化战役,杀入一线、收复失地。”厦华的一位高层说。
匡扶市场
与数字电视发展规划的“高姿态”相比,目前数字电视的普及情况并不乐观。首先由于数字电视的传播标准国家有关部门迟迟未决,造成目前有线网络的运营商有些“身份”不明,而“服务”不到位,同时也致使下面厂家都处境“尴尬”,直接导致了目前市场上数字电视的鱼龙混杂。
按照美国消费电子协会最近公布的数字电视标准,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 DTV)必须至少720线逐行或1080线隔行扫描、采用杜比数字音响、能将高清晰格式转化为其它格式,并能接收显示较低格式的信号。据厦华方面介绍,决定数字电视清晰度的关键指标是信道带宽。
“数字电视市场是厦华的生命线,多年来厦华在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因此我们有责任并且必须站出来,匡扶市场,引导市场健康的发展。向市场作出‘承诺书’仅是一个开始。”
国内一家著名的电视生产厂家销售部的负责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厦华在技术上具备一些优势,但在数字电视产业链上,单靠一个产品是吃不饱的,打产业的组合牌才能取得最大的协同效应。
据了解,厦华在国庆期间将最新推出的第五代数字高清产品———微晶数字电视,带宽达到了30M以上,最高行频为52KH z;支持的最高显像格式为1920×1080i;动态显像可达到5亿像素/秒。
“这些指标都是目前国内企业难以企及的,国内电视行业价格战的时代已成为历史,技术实力才是市场竞争的根本。”
据厦华方面透露,由于其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芯片———炎黄一号,将从根本上摆脱进口芯片的价格垄断,形成数字电视规模化生产,降低单个产品的生产成本,这对正处于普及阶段的数字电视消费市场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