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9月17日电(记者石新荣何云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说起打假,这是茅台人最爱说的一句话。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副总经理戴传典长期分管打假工作,他认为,贵州茅台酒厂是我国酒业中最早投入打假的,可以说是企业开展市场打假时间最长,投入人、财、物最多的企业之一。
茅台打假最早可追溯到1984年。近20年来,茅台酒厂专职打假人员发展到20多人,最近几年每年花在防伪打假上的各种费用上亿元。
假冒茅台知多少
在茅台酒厂打假办公室有一个假酒陈列室,五花八门的假冒茅台有100多种。
打假办主任林帮强介绍,这些假冒茅台的造假方式有几种:一是在企业名称中违规使用“茅台镇”地名,有的甚至干脆自称贵州茅台酿酒总厂,令不明就里的人还把茅台酒厂当成了它的分厂;二是玩弄文字游戏,用“茅合”、“芽台”等远看与“茅台”极为相似的字眼误导消费者;三是制造所谓的“内部职工特供酒”“特制飞天茅台”“特制五星茅台”等等;四是侵权,在宣传上大量使用茅台国酒文化城陈列的历史资料,把在外地生产的普通白酒自封为“国宴酒”“茅台镇传世佳酿”等。
记者看到,有些假冒茅台外包装看起来还颇精致,有的还有收藏证书,大部分假酒外观看起来与真茅台没有多少区别,确实令普通消费者真假难辨。
国家有关部门对茅台酒的打假工作十分重视。1987年,原国家工商局商标局专门派人到茅台指导如何防伪和打假。近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就茅台酒的知识产权和驰名商标保护,分别在北京、广州、贵阳召开专题会议。
事实上,随着打假力度的加大,近几年来,假茅台的数量大大减少。茅台酒厂打假办成立3年多来,配合有关部门查处假冒茅台酒8.7万瓶、侵权酒近7.2万瓶;同时端掉了一些制假窝点,打击处理了一些犯罪嫌疑人。
茅台酒厂一位从事打假10多年的工作人员还清楚地记得,在假冒茅台最猖獗的1988年至1997年,仅商标部门认定的各种带“茅”字的假茅台商标就有18种之多。而一个小小的茅台镇,竟有400多家酒厂。这些酒厂不顾国家乡镇一级不能进入企业名称登记的规定,纷纷在企业名称中使用“茅台镇”地名。
制假分子为何屡败屡战?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总经理袁仁国说,制假贩假分子“顽强”得很,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贵州仁怀市今年破获的“1·28”制售假冒茅台酒大案,主犯唐超一可算“屡败屡战”的典型。年仅三十五六岁的唐超一是制假老手,因制售假茅台曾被判刑10多年,去年释放出狱不久又干上“老本行”。此次唐超一不满足于小打小闹,他租用了上千平方米的民房,购买了一套灌装流水工作台,以相当于茅台酒厂一个包装班的工作量开始造假。
吸引唐超一铤而走险的原因只有一个,即高额利润的驱使。
袁仁国把目前制销假冒茅台的特点总结为“十化”,即:作案主体多元化、作案方式多样化、包装运输方式隐蔽化、制假手段智能化、制贩特征职业化、制贩规模企业化、制假销售一体化、成交方式地下化、制假关系复杂化、侵权假冒猖獗化。
打假人员认为,在打假过程中,营运这一块漏洞特别大。如通过铁路托运或航空托运几十上百件,不法分子用假身份证、假接收人,就可以把假酒托运到指定地点,即使被发现了,也很容易逃避打击。
法律上的盲区,使造假人很容易规避法律风险。刑法规定,制售假冒产品5万元以上(含5万元)才追究刑事责任,也不实行累计。因此许多制假者每次10件、20件地生产,价值不超过5万元,以此逃避刑事责任。这也是近年茅台酒造假时有发生,但规模和数量却不大的一个原因。
同时,有的地方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与发展地方经济对立起来,搞地方保护主义,为制假、贩假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市场。
品牌保护步步为营
1951年,贵州茅台酒有限公司的前身国营茅台酒厂在收购、合并当地三家老字号酿酒作坊的基础上组建。通过50多年的发展,公司资产总额已达60亿元,2002年销售收入、创利税分别达到25亿余元和13.8亿元。
茅台酒股份公司总经理乔洪介绍说,实际上,茅台集团已建立起较为完善和有效的防伪系统,每年仅对防伪标识进行技术开发和更新的投入就达三四千万元。一批茅台专业打假人员长期在全国各地配合打假。目前茅台酒至少有五重以上保真,始终采用我国最为先进的防伪技术。
迄今为止,茅台酒股份公司已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授权设立了数百家标志统一的国酒茅台专卖店和专柜,下一步的布点将辐射到县一级。同时,也在香港、澳门等设立了专卖店,正着手在美国、法国等建立海外销售网。
乔洪充满信心地说,随着企业与消费者双向沟通的加强,消费者鉴别能力的提高,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打假与“保知”力度的加大,侵权、假冒和打茅台酒“擦边球”的现象将会得到有效遏制。(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