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里乾坤,壶中明月”,酒既能造就千古流传的佳句,亦可制造大量的酒疯子。
其实诗人与疯子也只是一线之隔,你如果细心留意醉酒的人,就会发觉他们的言行都会带有一点诗的味道,无论他是目不识丁的屠夫,还是学富五车的学者,都可以出口成章、充满韵味。
中国古代的不少诗人都爱酒、好酒,他们的诗兴因酒而勃发,借酒浇出美丽的诗篇!酒催诗兴,诗助酒兴。酒能使人大脑兴奋,情绪和思维进入高度活跃状态,即灵感状态,酒能产生异常的创作冲动和丰富的联想。
建安三曹,作诗前都喜欢饮酒,尤其一代枭雄曹操,他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更是借酒兴表露了他的老骥优枥、老而弥坚的壮志胸怀。
东晋诗人陶渊明“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选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惜去留。”体现了诗人开朗、旷达的胸襟。他早年曾作过县令等小官,后因不堪“心为形设”而辞官归隐,归隐后醉酒成了他的日常活动,正是他“悠然见南山”的豁达,才醉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
唐朝是中国诗歌繁盛的年代,嗜酒的诗人尤其多。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海量之人,王安石评李白的诗道:“十句九句妇人、酒耳”,其实李白的诗除《乐府诗》外,言妇人的少,言酒的多,他一生写饮酒的诗无数,著名的有《将进酒》、《月下独酌》等等,诗人们的许多优秀作品多靠饮酒激发的灵感,在微醉中创作出来的,杜甫在《饮中八仙哥》中说的“李白斗酒诗百篇”是对诗人的酒与创作关系的理解和高度概括。
对诗人来说,酒能产生异常的冲动和丰富的联想,借发出灵感。苏轼也是诗人兼酒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诗人在醉意朦胧中一气呵成的,苏轼把酒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说得最为透彻,外面的世界和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到处都诗情画意,只要喝上酒,诗便自然出来。
“温酒浇枯肠,生小诗”,温酒下肚,诗便慢慢堆起聚集,这大概就是历代诗人都喜欢饮酒的缘故吧。
不才也喜欢酒,在每次涂鸦时都会饮用少量,可能因为只是少量,创作激情也只是少少的,远没有李白先生斗酒诗百篇的狂情。但仍表现出了比平时大很多的动力,写出的东西也沾了一点酒味。
华夏五千年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酒文化的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