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3C认证推迟幕后谜团 收费过高构成认证阻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5月23日 14:07 南方都市报 | ||
3C认证饱受质疑遭遇难产 本报记者深入调查,解开3C认证推迟幕后谜团 按照国家认监委的最新要求,3C认证已经从5月1日推迟到8月1日,从8月份开始就要对还没获得3C认证的9个行业的19大类132个产品进行查处。究竟3C认证进行得如何?8月1日能 近半企业尚未认证 据了解,CQC广州分中心目前到该中心已转发了通过CQC认证的6000多张3C证书。该分中心主任刘永泉对记者说,到目前为止只有3000多家企业向该中心提出过申请,而这批已发的证书分属于广东、广西两地2000多家企业。也就是说,还有1000多家企业正在等待评审。 广东究竟有多少家被纳入了3C认证范畴的企业?为了得到这个数据,记者曾向政府多个部门了解情况,但是得到的答复都是“不清楚”。后来,在CQC一份下发的文件中,记者查到的数字是———估计广东约有8000家企业要纳入此次认证。按照这个数据,广东还有5000多家企业还没申请3C认证。 另外,还有一组数据可以证明:从去年5月1日开始至今年4月21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负责的全国2·6万多家应该申请的企业中,截止到当天获得3C证书的只有1·5万多家,认证率只完成一半左右;另外,全国2000多家安全套生产企业,也只有40多家拿到了3C证书。由此可见,以此速度3C认证要在8月1日完成不太可能。 认证工作过于繁重 顺德市松本电工一位负责人在接到记者电话时第一句话就是诉苦:“我们的资料已寄出快2个月了,一直还没有音讯,我们通过电话咨询,结果电话要么就一直忙音,要么就一直没人接听,你们媒体帮我们打听打听一下情况吧”。国家认证中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解释说,现在认证中心所有人都忙乱套了,找人当然难。他说3C认证工作量太大了,要想在8月1日前全部完成,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首先,3C认证要对包括汽车、摩托车、音响、洗衣机、冰箱、彩电、空调、电脑等9个行业的19大类132个产品进行认证,而纳入认证范畴的仅广东就有8000多家企业,推广到全国就有近3万左右的企业。更甚的是,有些大企业有10多个甚至几十个产品都需要认证,所以如果全国算起来,所要做的工作并不是发的几千万张证书这么简单的问题了。 其次,对全国第一批强制性产品的认证和检测工作,国家认监委只指定9家认证机构和69家检测机构承担。而这9家认证机构全在北京,也就是说,全国不管规模大小、距离远近都必须分别向北京的9家认证机构申请办理————尽管去年10月18日在全国已新增了11家分中心分担重任,但是工作量还是非常大。 负责广东、广西两省初审工作的CQC广州分中心主任刘永泉也证实了这一点。刘告诉记者,在广东,已加入了认证工作的人员除了广州电器研究院的200多人及各工厂的审查人员50人外,总共加起来就这么几百人,要负责广东、广西的企业初审工作,任务还是比较重大。 监管执行难度较大 监管执行力度有多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监管机关的权力有多大。广州市质监局戴昆峰告诉记者,在3C认证,他们主要负责监督和查处工作,其他的一概没权管。由此,记者发现,被赋予进行行政执法权力的各地质监部门也面临着如何有效执法的困境————一方面,3C认证文件规定,要召集企业培训3C认证知识,举办单位要书面向国家认证中心申请,获批准号后才能举办。地方质监局根本就无人能达到这些要求。这就是说他将地方局排除在3C认证的培训之外了。 “如果国家有关方面没有下达暂缓通知,我们就从8月1日起进行查处。对所有在市场上销售的、没有获得3C认证的产品进行查封、罚款。”广州质监局的戴昆峰说,“届时将分重点、分步骤、分批量、分阶段进行执法。其中,首先打击的将是那些恶意逃避认证执法,假冒3C认证标志的企业。” 但是,业内对地方质监部门能否有效制止未认证产品上市表示怀疑。第一,地方质监部门与企业联系紧密,已有深厚的感情基础。3C认证的查处能否一个不漏?业内认为这种可能性极小。第二,3C认证是一种市场准入制度,“不得出厂门、不得进国门”,能否生效实际上还得看后期的市场监督和执法工作。但我国的市场庞大复杂,一般来说,国家工商质检部门的执法工作偏重于一些大商场和批发市场,而一些二、三级市场和街边小店与国家主管部门打游击战,他们捞一把就走,这样就使执法工作难上加难,市场依然有空子可钻。 -观察 收费过高构成认证阻力 3C认证是一个向国际接轨但又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且国家强制规定,没有贴上这个认证的所有产品都不能走出厂门在市场上流通。广州市质监局的戴昆峰表示,要获得3C认证,不但要过质量关,而且还要过金钱关。 据CQC广州认证中心主任刘永泉介绍,国家质量认证中心规定,每个单元的申请费是600元、证书费是800元,型式试验费按国家相关规定收取,工厂审查费每人每天3500元,境外操作还加收通讯费1000元、翻译费1000元。整个流程下来,企业单个产品办理3C认证费用一般需要3万多元。有些企业一次性办10个产品的认证,所需的费用就是几十万元,据说,浙江还有一个企业集团为3C认证花费了100多万元。 正是基于如此高昂的费用,3C认证受到极大的阻力,许多企业都表示不情愿办理。他们认为,3C认证的审查模式和审查内容与办理生产许可证在很多方面都是一致的,而一个生产许可证一般只需2200元。 企业方面认为国家收费标准不合理还有一个证据:收费标准规定,一般每个工厂按照规模和产品的特点派2—8个审查员,一个审查员一天的收费是3500元。按每月20个审查日算,一个审查员一个月就为认证机构赚了7万元,一年就是84万元。而且,企业还说,在审查费用这么高的情况下,认证机构的审查员往往还缺勤不到,通常只来两个人,但费用却按照4人收取。中山、顺德两地的不少家电企业还反映,平时检测一台电风扇的费用只有1000多元,认证时增加一个电磁兼容的检测项目,总费用却一下子增加到了1·5万元。企业不禁要问:这么高的收费合理吗? 实际上,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电器业已进入微利时代。据记者了解,在广东申请3C认证的企业中,中小企业占多数,财力有限。即使财大气粗的大企业,相当多的议论则是,“我们办得起,但是我们心疼”。有企业为记者算过一笔账,按每家企业只办1个产品认证,每个产品平均支付3·5万元计算,广东省第一批产品认证全部办完要支付2·8亿元!实际上,相当多的企业要办的远不止1个产品认证。 业内人士认为,到了一个依法治国的年代,出现如此尴尬的情况实属不该。3C认证是国家强制性行为,是政府行为,政府应承担费用,即使向企业收费也只能收工本费。而且收费涉及的面如此之大,应举行听证。 而认证机构对收费高的解释是,收费是按国家计委的文件,并经物价部门同意的,还参照了国外有关经验。“认证机构也是自己养活自己,没有政府拨款。”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某人士向本报记者解释。(本版撰文/本报记者杨彩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