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扩张遇专利关 中国家电国际博弈的铭心之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4月16日 12:51 中华工商时报 | ||
率先跳入市场汪洋接受生存考验的中国家电业如今已经成就了一身的过硬本领,沉着机智地面对来到自己家门前“抢食”的洋巨头,全力捍卫本土市场并勇敢果断地出击国际市场,在撒下了笔笔真金白银之后,终于拿到了出口增长30%的最新成绩单。但是这并不完全意味着中国家电业在海外市场的胜利。 掷金世界工厂 从世界范围看,一般的家电企业,包括国际知名的家电企业都走了这样一条发展之路,即先是参与国内竞争,然后努力出口创汇,再后到国外投资办厂,最后是建立全球化的生产制造体系。毫无疑问,我国一些优秀的家电企业已经完成了前两步的成长,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技术水平都已具备一定实力,正是如此,海尔、康佳、科龙、TCL等相继在国外投资设厂以实现本地化生产已是风生水起。 诸如此类的投资清单可以拉得很长,如长虹在俄罗斯设厂、科龙在马来西亚建立生产企业、创维在墨西哥设立生产基地……不断兴建的海外工厂形成了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坚实堡垒。 下注国际高端 数字技术的发展刺激了人们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高端彩电成为商家必争的风水宝地。 最先闯入高端的当然要数国产彩电老大长虹。倪润峰最近对外宣称,到2003年底,长虹海外市场收入将占企业总收入的1/3强,逐步占有世界彩电市场13%到14%的份额。而截至2002年,长虹完成彩电出口近400万台,出口额高达7.5亿美元;另外,在2002年的彩电市场上,海信推出109种彩电新品,30%以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其推出的互动电视、数字等离子电视、胶片背投电视直接拉起了2002年海信的国际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00%的速度;竞争的市场处于非饱和状态时总要招徕后来者。2002年6月底,康佳在东莞投资6亿元打造东南沿海最大的高端视听产品出口基地。东莞康佳主要生产高清晰彩电、数字彩电、逐行背投电视、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等高端视听产品,年生产能力超过400万台;与此同时,创维也投下1亿元扩建等离子生产线,以扩大出口生产,并准备投资500万美元在俄罗斯建立年产80万台数码彩电的合资企业。 不到三年的时间,中国彩电业界的几大巨头相继在高端彩电投下巨资,这一举动的战略意义在于,他们看到了往高端彩电升级的市场前景,看到了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的巨大潜力。 打造资本杠杆 市场对资本的需求是无限的,但企业的资本供给却是有限的。同国际上任何一个知名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家电企业所拥有的资本显得捉襟见肘。正是如此,如何以最理想、最具规模的投资打入国际市场就成了对中国企业的考验。 2000年5月,在南非站稳脚跟的海信出资400多万美元,一举收购了韩国大宇在约翰内斯堡的工厂,成为中国在南非当地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2001年6月,海尔斥资700万美元收购一家意大利电冰箱厂,首次实现白色家电跨国并购。为了证明自己的超凡能力,2002年3月4日海尔斥资1450万美元,一举买下了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黄金地段的格林尼治大厦。这一成功之举,使海尔再一次赢得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喝彩。然而,海尔还不算最出风头者。2002年9月,TCL集团控股的TCL国际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与德国施耐德公司达成收购资产协议,收购施耐德生产设备、研发力量、销售渠道、存货及多个品牌,其中包括“SCH NEIDER”(施耐德)及“DUAL”(杜阿尔)等著名品牌的商标权益。同时协议租用施耐德2.4万平方米的生产设施,建立其欧洲生产基地,涉及金额820万欧元。此次收购可以说是迄今为止TCL海外扩张中最具关键意义的一步。 合资与合作为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常用手段,中国家电企业自然不感陌生。而开发与建设工业园,将资金杠杆转化为技术杠杆,进而撑大国际化市场的半径几乎是中国家电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2000年3月,海尔出资3000万美元,在美国南卡州建立了占地700亩美国海尔工业园;后又在巴基斯坦合资建立海尔巴基斯坦工业园,整个工业园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 庞大资本撑托下的并购、合资合作和技术三大力量合力推动中国家电企业撬大国际市场空间。 国际专利对抗中国资本 2002年,中国的家电企业对“专利”这个概念留下了太深的印象。先是中国电子音响协会与3C(日本索尼、先锋和荷兰飞利浦公司)就中国DVD播放机专利权争端经过谈判达成协议,中国公司每出口一台DVD播放机,将支付3~5美元的专利使用费。在此之前,中国方面还与6C达成协议,国内公司每出口一台DVD播放机,向6C支付4美元的专利使用费。专利收费给中国DVD行业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每台出口产品涨价10美元,这使倚仗价格优势在国际市场占优的中国DVD遭受重大打击。 不仅如此,从今年开始,在国内生产销售的中国DVD产品也要开始缴纳专利费用,6C、3C、1C和M PEG等合计收费12美元~13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00元。目前有关收费额度、收费日期的谈判正在进行中。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2年11月,法国汤姆逊公司开始向中国彩电企业索要彩电专利技术费。1美元的平均收费看上去不多,但对利润微薄的彩电业来说就非同小可。据悉,庞杂的彩电专利约有几千项,此次汤姆逊索要的20项专利资料厚达几寸,涉及范围包括彩管螺管、彩管外围组件、消磁电路等。 资本遭遇技术,资本成为了输家。这的确是中国家电业在国际化博弈中的刻骨铭心之痛。(张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