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量大幅下降 白酒行业转机何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2月25日 16:55 中国经济时报 | ||
白酒行业在经历高速发展后1996年开始进入调整期。2002年白酒产量继续大幅下降,1-7月产量累计202.9万吨,同比下降14.33%。分析师指出,企业经营能力及国家税收政策是影响白酒行业的主要内外因素,而消费结构调整、外资进入和国家政策调整预期将影响白酒行业的后续发展。 白酒行业是中国的传统行业。中国目前白酒消费群大约3亿人,实际消费量在400万吨 税收政策是影响白酒行业利润的主要外部因素。白酒行业由于采取价格转移措施,往年实际税负并不重。上市公司2001年年报显示,各公司主营税金占销售额的比率较低,除山西汾酒税率在25%以上,其它都在25%以下。但国家从2001年5月1日起在对白酒从价税的基础上,又按每斤白酒0.5元征收从量税,并取消以外购酒勾兑生产酒的企业可以扣除其购进酒已纳消费税的抵扣政策。在新规定下,25%的从价消费税率加上从量消费税,以及各类主营业务税金附加等,实际税负在30%以上。而生产低档酒的企业,由于以量取胜,从量税增加幅度更大。以生产低价酒的全兴股份为例,2001年度公司净利润占主营业务利润的43.16%。但到2002年三季度,该比率下降到5.89%,公司创利能力大幅衰退主要和新税制有关。 企业自身的经营能力是影响白酒利润的内部原因。部分本以生产高档酒为主,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并且受新税制影响相对较小的企业,2002年经营业绩也出现下滑。以湘酒鬼为例,主营业务不振是税收政策调整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一季度公司主营收入为1.74亿元,第二季度为0.89亿元,第三季度为0.73亿元。而经营成本不降反升,反映在净利润的下降上,一季度净利润546.78万元,二季度为1478.37万元,三季度降至280.87万元。这类企业如何改变营销策略,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完成内部挖潜增效,将是今后重点研究的课题。 导致白酒产量下降的另一重要因素是需求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啤酒、水果酒等低酒精酒种发展较快,白酒产量占整个饮料酒总产量的比重逐年下降。 据专家分析,2003年中国白酒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地方保护是白酒业秩序混乱、不能真正实现优胜劣汰的重要原因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白酒企业一直是一些地方的财政支柱,在“投资小、见效快”的利益驱动下,部分地区不断新建、扩建白酒项目,造成酒厂数量多但规模小,产品供过于求。部分地区为保证地产酒的销量甚至限制外来产品的进入,或是对外来品种收费;也有部分地区为提高本地酒的竞争力,采用返还消费税的办法,严重阻碍了全国性市场的形成,造成了经营环境的严重不公平。国家限制性产业政策以及酒类产品消费结构的变化将使白酒总产量进一步下降,众多小型企业,尤其是无必要生产设备、产品质量无保证、偷税漏税的不合格企业,将逐渐被市场淘汰。白酒企业数目将大幅减少,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呈现“少而精”的格局。 白酒行业的产品结构将得到优化。新消费税政策在抑制低档产品发展的同时,有利于高档产品市场份额的提升,因此高档产品仍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比重也将逐步增大。由于低档产品的市场空间被压缩,以低档产品为主的企业将面临较大的产品结构调整,企业间产品竞争的焦点将集中到高档产品的细分市场上,企业的经营策略将围绕着品牌创立与维护、广告宣传、营业推广等高档产品的营销手段展开。 在白酒生产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的同时,行业外资本会不断进入白酒业。这已不乏先例。外来资本进入白酒业不仅为白酒业带来新的竞争压力,同时也给白酒业带来新的营销思想和策略。在未来的白酒市场中,资本竞争将逐渐提升白酒业的竞争层次,改善目前白酒业整体形象欠佳、缺乏优秀的营销人才及先进的营销理念的现状。但是不排除外来资本急功近利,大量透支原白酒品牌,并且在几年后退出白酒业的可能,如发生上述情况,大量的白酒品牌可能销声匿迹,将对整个白酒行业造成沉重打击。 另外,国家将有可能在2003年对目前的消费税政策作出一定的调整。2001年5月1日实施的调整白酒税收政策的目的在于“扶优限劣、扶大限小”,通过税收杠杆的调节,使中国白酒企业逐步走上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但实施效果却未达到预期目标,不但没有使有品牌、有规模、有质量保证的大型白酒企业得到发展,反而使这批企业的产销量呈现萎缩,效益大幅下滑。有消息称,目前国家六部委正在紧急研究,准备修改白酒消费税。这将给处境不佳的国内大型白酒类企业带来转机。(胡浚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