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彩电业五大看点 内外两旺是否会继续?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29日 15:35 中国经济时报 | ||
2002年的彩电市场着实让人扬眉吐气了一把,截止11月份已经实现销售4440多万台,同比增长了40%多,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出口量100%的增长。进入2003年,这种内外两旺的情况是否会继续? 业内专家分析,2003年彩电市场还将维持高增长的势头。 高端市场快速膨胀 2002年年初谁也没有想到等离子、液晶、互动、背投等高端产品如此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 2002年1月海信推出互动电视算是拉开了中国高端彩电启动的号角;长虹第三、四代背投的推出燃起了中国消费者关注高端的热情;TCL40寸等离子彩电让中国消费者找到了“薄”的感觉。 互动电视、等离子、背投电视代表了彩电业发展的三大趋势:信息化、数字化和大屏幕,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中国高端彩电时代的快速到来有点出乎人们预料,究其原因,电视产品更新换代是个重要因素,另一个利好是房地产业的全面启动,大客厅的流行使背投、等离子成为首选。 据有关专家预测:2003年中国彩电市场等离子的市场容量在6万台,背投电视的容量在180万台,2003年高端彩电市场烽烟再起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一场短兵相接的中西大战。 价格战火烧高端 全球资源整合使全球彩电业1000家企业的规模一下子缩减到30家,这30家的规模都在300万台以上,中国也只剩下7、8家,这几家占据了中国80%的市场份额。 去年可以说是中国彩电业的第二春,可有些企业还是没有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被迫退出了彩电舞台,乐华、高路华这些主打低端产品的品牌坚持低价结果是将自己逼上梁山。 2002年的价格战从厂家转移到了商家,国美、三联、大中等大型家电连锁运营商代替厂家行使职权,先斩后奏。在北京,每到周五,各大媒体上都能看到国美、大中降价、赠券、返现的整版广告。 这些家电流通领域的巨鳄扩张能力极强,它们利用了价格这一有力武器迅速整合了资源,打垮了地方家电商场,成为家电流通领域呼风唤雨的主角。它们这种不断在厂家背后“放冷枪”的操作模式2003年还会继续下去。 2003年彩电产品的价格会继续走低,价格战也会从低端转向高端,等离子、背投成为焦点,再加上国外品牌价格的大幅下降以及国内品牌规模化程度、集成化程度的提高,价格战将有助于高端产品的普及。 中国加入WTO后,10%左右关税的减除,以及10%以上的利润空间都是进口品牌的杀手锏,今年看来国外品牌有望在价格战上率先出击。 渠道推波助澜 过去的一年里家电连锁巨头抢尽了家电厂商的风头,最令家电厂家头痛不已的是随着流通业的资源整合,这些巨鳄们开始向上游伸手,同时随着国美、苏宁、大中、三联、中永通泰之间的短兵相接,碰撞出的火花着实也会将上游企业灼伤。 2002年春率先进行渠道变革的乐华目前正陷于严重的危机,乐华的渠道革命主要是砍掉分公司,实行代理制。乐华出发点是甩掉企业庞大渠道的“鸡肋”,节省7个百分点的成本,但事与愿违。在眼下第三方渠道商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彩电业必须学会两条腿走路,不能将命运完全交给渠道商掌握。 目前看来,传统的家电渠道:大型百货店商场、家电连锁店、大型超市、企业直销店这四种模式要并行很长一段时间。利润和销量是彩电企业孜孜追求的两大市场策略核心,在与家电连锁企业的合作中,如何实现共赢,恐怕是2003年探索的重点,订制、订购、签大额定单是厂商分享大餐时的愉快时分。 2003年,中国彩电业的焦点集中在高端产品领域,高端产品的普及,渠道商的推波助澜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像国美这样的家电零售商提出销售额220亿、市场份额40%的目标,没有高端产品的快步推进也是无法实现的。 国际市场遛马 2002年100%的出口增长着实让中国彩电在国际市场上火了一把。国际市场的增长确实缓解了国内彩电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海信、长虹、TCL等企业不约而同地调整了国际市场的出口计划。 TCL放言到2010年全球销售收入要突破1500亿;创维信誓旦旦到2007年作到全球彩电企业的NO.1;海信,在2002年彩电出口增长2.5倍的前提下,2003年定出出口增长1倍的目标。 2002年8月29日厦华等中国彩电企业在欧盟委员会反倾销案中胜诉,中国彩电得以重返欧盟,虽然每年的出口配额只有40万台,但中国彩电在欧洲取得胜利是历史性的。 中国彩电企业正努力摸清国际市场的脉搏,今年国际市场将会成为中国彩电企业的跑马场。但如果头脑过热,漠视国际惯例、国际壁垒,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中国企业急需去掉这一通病。 搭建国际化运作框架 中国既是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也是全球最大的市场,经过近几年的整合,资源明显向优势企业集中,六七家企业占据了80%的国内市场,同时国外强势企业也加快了进军中国的步伐,一方面与国内企业密切合作,一方面加大在国内的生产规模,目前,洋品牌基本实现了“中国造”的目标。 2002年初,东芝与长虹“亲密接触”,后有飞利浦与TCL的深入合作,同时东芝、松下、索尼等逐渐将彩电生产线向中国转移或者加大中国制造的数量,而且增加的多是等离子、背投等高端产品的比重,其用意昭然若揭,看好的就是这块“中国蛋糕”。 在此情形下,国产品牌没有坐以待毙,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国产品牌找到了自己的突围之路,特别是在体制改革方面已经开始了国际化运作。业内称,2003年将是“MBO年”、“产权变革年”。民营化、管理层收购(MBO)在2003年将会有实质性进展,它将解决国有企业的产权缺位问题和经营者激励问题,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化公司同台竞争,国内彩电企业构建自身的国际化运作框架已势在必行。(于小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