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音响业能否迎来春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21日 17:33 粤港信息报 | ||
消费者信心、行业规范、技术创新、服务致胜等仍为制约因素 -记者王珍 经过去年“香武仕”及“爱浪山水”事件的冲击,以及年尾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推出“A字标识”的“救市行动”,2003年的中国音响业能否走过多事之秋,迎来阳光明媚的春 “音响中国造”仍需规范 尽管A字标识的出台,有助于树立起音响业大企业的品牌形象,但中国音响业离规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今年5月1日前,未获3C(中国强制认证)的国内产品不准出厂”的规定,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杂牌军的淘汰。 “音响中国造”的事实已慢慢得到正视。中国音响业每年的产销额超过100亿元。除了本土品牌外,许多国际知名音响品牌也在中国OEM。其中,广东OEM企业更是占到70%—80%的份额,中山、东莞、深圳、番禺、花都、顺德等珠三角城镇已成为中国音响制造业比较集中的地区。然而,要消费者完全放心接受“音响中国造”仍需假以时日。 土洋音响对决的关键三年 中国音响业内资深人士池斌指出,受诸多因素影响,过去一年中国音响业进入了低谷。而未来三年将最为关键,外资音响已借“入世”东风加快了介入国内市场的节奏。 据透露,日本、美国音响企业在2002年春节后已在中国大量建生产基地,如三洋、天龙、安桥、博士。估计2004年,它们使用自动化生产线的新基地就会陆续落成,其供应链协调、物流协调都正在进行。此外,美国的博士音响、哈曼音响,日本的安桥音响、雅玛哈音响,均想以专卖店的形式,加大拓展中国市场的力度。更何况,按中国“入世”协议,杜比、DTS等音响专利公司,有权收取“专利费”,相关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今后,中外企业将在同一平台上展开竞争。 技术突破才能真正“救市” 外忧加剧,内患仍在。据了解,中国音响业还未完全从2000年的低谷中缓过气来。池斌说,行业平均而言,2002年音响单店销售收入比2001年还低。 面对需求不旺、业内又相互杀价的状况,整个行业的整体素质难以提升上去。而产品同质化,又令消费者无法识别音响产品的好坏,只能滞后购买。因此,池斌认为,如果技术没有大突破,难以提起消费者购买音响的欲望。 目前,音响业正在受到IT业的挑战。在美国,直接从网络就可以下载音乐来听,因此,数码音响将是方向。每个音响企业要生存,技术革新是必经之路,如蓝牙技术、无线技术的应用,音响“小型化”等等。 促销会否引发价格战 由于临近春节,最近中国音响业内的促销活动此起彼伏,有的送DVD,有的送彩电,业内人士担心,这会否引发今年音响业的价格战? 爱浪科技(中山)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张大勇认为,音响没法如微波炉一样打价格战,它是精神化、个性化的产品。而且,音响业的利润已越来越薄,“谁打价格战,谁先死。”年底促销并不意味价格战的开始。 池斌则指出,现在音响业竞争,价格、款式、渠道都是起码的,真正应该下功夫的是服务。除了送货上门之外,还应有导购咨询、音乐文化传播等。 市场空间仍然广阔 统计显示,中国每百户家庭的拥有率,彩电是110%,碟机是90%,而音响只有24%,音响业仍有巨大的潜在空间。加上国家经济、房地产的平稳增长以及城镇化的推进,乐观人士估计,一直到2008年,音响业仍会在处在上升通道。 与此同时,中国音响业的行业整合正在加速。据了解,国内的音响企业已从4000多家,减少到上千家,且做得好有利润的不到100家。2003年春节后,起码还有几百家退市。 因此,只要克服了消费者信心、行业规范、技术创新、服务致胜等诸多因素,中国音响业必定能迎来明媚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