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完价格拼技术 中国彩电业,还缺什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1月08日 14:59 新华网 | ||
经历了沧桑,遭遇了惨淡,当“价格战”成为彩电厂商们“羞于”提起的字眼时,“技术创新”“高端”等便忽如一夜春风遍布媒体,成为今天彩电业最为时髦的词汇。在看过了充斥在产品介绍中的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专业术语”和概念之后,人们还是会想到:中国彩电业似乎缺点什么。 重概念,轻需求 不可否认,在经历了行业性亏损之后,中国彩电业的确理智了不少,一批较早从价格战的痴梦中醒来的厂商不再对低端市场的无序竞争恋恋不舍,转而从技术创新入手,在高端市场寻找突破口,有一些厂家已在高端产品的核心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我们今天看到的背投彩电、液晶(LCD)彩电、等离子(PDP)彩电等,这些以往只会在“洋品牌”的展台上出现的高端“贵族”产品,慢慢地走上了本土厂商的柜台。许多人感慨地说,中国的彩电业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毫无疑问,一个产品要在市场上推广,不单单取决于技术本身,还取决于市场的环境,如产品的外围设施有没有建好,消费者有没有消费的意识及能力等。以信息家电为例,国内有许多因素限制着它的推广,如宽带网尚未普及,消费者仍习惯用电脑上网,电视机本身的遥控设置有限,难以让用户获得与电脑上网一样的自如感觉,等等。 也许正因为一些彩电厂家只把“高科技”作为一种噱头,而没有静下心来研究产品、分析市场的耐心,所以当高科技这张牌玩不转时,这些厂家便又急不可耐地回到了价格战上。如已经有厂商推出了价格低于3万元的PDP彩电,而比国内厂商更具有技术与成本优势的索尼,也只能推出5万元的PDP彩电,3万元的PDP彩电利润从何而来? 一些厂商炒作高端产品,目的很清楚,就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形象。然而,离开了市场现实需求的土壤,产品就失去了生命的根基,将很快走向枯萎,同时导致的是企业形象的急剧降低。于是,重概念、轻需求———从价格战的迷雾中走出,又陷入梦想在高端突围的困惑。 做产品,更要做品牌 在现代营销中,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它代表了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引导着消费者对企业及其产品的认知、向往与忠诚,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很多企业曾经花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才使自己的品牌得到市场的认可。然而就因为一时的短视和急于求成,使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品牌大厦出现坍塌的危机。无论是高端彩电市场还是低端彩电市场,企业的价值均来自于消费者的认同。离开了消费者的需求,企业、品牌形象便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正因为此,一些成熟的国际企业在产品推广中都非常谨慎。了解中国彩电市场的人都知道,当国内彩电企业为了价格战、概念战杀得你死我活的时候,索尼、松下等国际品牌却无动于衷,很少参与。 今天,已经有一些国内的品牌在这方面有了明确的认识,并做出了成功的尝试。以海尔彩电为例,它极少做大范围的炒作,而是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出发,适时地并有针对性地推出产品,如它的拉幕式、护眼神、不晃眼等彩电,都是针对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推出的。事实证明,这些产品是成功的。在高端彩电市场也是如此,海尔彩电在踏踏实实做自己的品牌。在业内,它第一个成立了专门的集成电路公司,推出了国内第一款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数字芯片,最近又推出了数字高清电视———美高美G5代。采用先进的G5科技,把产品开发的重点放在消费者能亲身体验的超级数字视觉、听觉感受上,而不是一些眩目的名词和概念,这同样是以消费者的利益为出发点的。 做产品只是一个手段,做品牌才是最重要的。从用户需求出发,是永远不变的法则。海尔彩电正是这样来看待自己的发展的。 对于整个高端市场来说,过度的“滥砍滥伐”只会带来资源的提早枯竭,而像价格战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更不可取。摒弃各种时髦的技术名词,把产品推广放在品牌发展的长期轨道上,才能铸就真正不倒的品牌。(光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