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酒吧,其实并没有太好的记忆。几乎每一次去吧都有点发怵的感觉,因为喧嚣,所以要大叫,因为暧昧,所以要放眼偷窥,有好几次都因为音乐太吵落荒而逃。所以总觉得酒吧还是远远地看着为好,安静且神秘,这样才会有向往。
不过对白鹅潭倒是向往了很久,不是因为酒吧,而是因为名字,因为喜欢那个“潭”和“风情”,因为曾经数次在珠江上看过那里美丽的灯光。
但从芳村地铁B2出口一出来我就知道自己错了,一切,都与“风情”无关。
首先是人群,老老少少,成群结队。所有的人群都在流往一个方向,越往前,人群便越密集,感觉像电影里游行的队伍,不同的是大家没有拿着旗帜而是拿着板凳,更多的人拿着食物边走边吃,也没有口号,听到的只有路边商店里音乐震耳的吵闹。失望的感觉就像是多年前见到向往很久的外滩黑色的黄浦江。
但既然来了,还是和人群融合的为好,再说这样热闹的场面,恐怕也只有在乡下过年前赶集的时候才有的壮观,热闹一把又何妨?听说有陈慧珊、罗嘉良的助兴,还有BANK乐队的表演,就当一回追星迷也不错啊。
挤出一身大汗才穿过人墙,因为没有请柬,费尽口舌才进到场内,却发现里面的人其实并不多,好多座位都空着。但因为同样的原因,节目单也没有拿到。不过在里面坐下,准确地说是刚进入入口的那一刹那,马上就感到一种优越,是那种不敢向周围看的优越和周围里三层外三层人墙的热情期望相比,和那些在人群中偷偷从包里拿出荧光棒叫卖的小贩相比,我觉得自己实在是有点冷漠和惭愧。
在后台的陈慧珊一副娇俏可人的样子,金黄色的头发,大圈耳环,惯有的甜甜笑容,不停地称赞广州人的“好热情”!相对地,罗嘉良就显得比较“酷冷”了:稍红的头发,白衫黑裤外加一件黑色中褛,不大说话,好像生怕说错了什么。也许是因为广州观众的如斯热情,确实吓了他们一跳。不过,他们一出场就赢来周围轰鸣的掌声,声音的分贝甚至超出了在各大酒吧久享盛誉的小丑乐队的表演,看来来人中经常泡吧的人并不多,都是挑了明星冲着来的。而一曲热血沸腾响彻云霄的《爱我中华》,加上背后大红的舞台背景,要不是有时时拂面的江风提醒,真让人恍然觉得好像置身于中山纪念堂。
与舞台周围的热情相比,和路口那间故意全透明露出里面客人满座景况的食店相比,沿街一溜的酒吧却只有外面的灯光在热闹。虽然每个酒吧门前都站着各色装扮的冷艳小姐,但里面还是冷冷清清,有几家甚至还在进行装修的最后程序。似乎大家宁愿站在大街上看屏幕上的“现场直播”,宁愿爬到灯座上眺望舞台,也不愿意进酒吧highhigh。也难怪,今晚的气氛,怎么都和酒吧不搭界,风情,也就只剩下寂寞的灯光和寂寞的吧女了吧。
9点刚过,演出就提前结束,酒吧里终于才有了一点点人气,但外面围观人群还是久久不散,有的在驻足观望,有的开始闲散地游荡。也许大家都还在期待着什么,也许是热闹还没有闹够,毕竟生活在都市的人群,平时这样围观的机会实在太少,用当晚听到的一句话做尾:这样的热闹也许只有车祸时才有。
随波逐流
庞小姐(广告策划):
希望多搞这样的活动,吸引各个层次的人来芳村,不要让人觉得芳村只是像乡下一样。现在芳村的环境好了很多,加上酒吧街的开业,这里的夜晚将一定更热闹!
秦小姐(警花):
以前都经常去吧,因为先生是做BANK队的,就陪着他去。以前都是跟着他到处演出,现在有集中在一起的酒吧就好了,不但来客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我们也可以集中在一起演出,不用东奔西跑,最好他的乐队能在酒吧街安定下来。今晚也是捧朋友的场而来的。
李先生(摄影师):
都有经常去吧的,有时是同学或朋友聚聚旧,有时是开生日派对,都是去娱乐的。不过,我会选那些消费较适中的。现在酒吧街开业了,几时得闲就约朋友来喝两杯罗。
戴先生(某酒吧调酒师):
听说这里的酒吧街开业了,今晚又得闲,带女朋友来看看情况。但感觉这里的吧都很小,布置也不出位。不过,人总是有好奇心的,新鲜的总是好的,很多去吧的人很可能会首选这里。
康小姐(学生):
当我不开心或有问题不能解决时,有可能逃避这种压力,就去酒吧释放自己,尽情放纵。但我不太喜欢里面的空气,乌烟瘴气,还涌动着十分的暧昧,但我还是忍不住要去,酒吧就这样地能吸引人。
彭先生(经理):
酒吧可以分类,根据不同的需要去不同的酒吧。不过,讲到底,酒吧就是一个自恋的地方,去的人都是在寻求沉溺于自己的情绪。在广州,夜生活也就这样吧。(本报记者马通丹实习生和超/文刘来超/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