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时评
张海没有按捺住投资白酒行业的冲动。如同他创造和打造第五季的手法一样,借助央视广告与赞助足球,开始了对河南宝丰酒———一个曾经在白酒鼎盛时期闪亮过的名字的再造。这一次,张海的目标很专业,新宝丰酒要做清香型白酒,而不是占据中国市场九成份额的浓香型白酒;张海的目标还很大,放言三年内做成中国清香型白酒第一。报载,张海为此
砸进两亿元。
外行们意欲捞一把
白酒之热,几近当年投资·COM。算起来,自从有了云峰酒业与金六福两个特别成功的典范之后,到白酒缸里淘金,在酒界以外者看来,都好似雾里看花———一勺进去舀出来的全都是真金白银。
诚然,这几年白酒界的情形的确让外人看了眼睛喷火,离奇的终端竞争、离奇的高价格、奢华浪费的糖酒会、动辄标王的广告费,加上还有糊涂的消费者,这样好的地方怎能不深深地吸引其它产业实业资本与投资资本的目光。吸引投资者的,借用一句大不敬的笑话,可谓“此地钱多人傻速来”。不敢说张海挥师白酒的N种动因中没有一点趁乱捞一把的心态;不敢说与张海同步踏进酒坛的长安汽车(投资1亿元由五粮液生产贴牌酒)没有这种心态;同样不敢说此前的造摩托车的重庆力帆与嘉陵、日化行业的天士力、做家庭影院的奇声,还有众多不知名的“外行们”也都没有这样的心态。
“后白酒时代”已到来
毫不客气地说,虽然传统的白酒行业需要创新发展,但是人人都可在白酒中淘黄金的时代毕竟已经一去不复还了。
国家的白酒产业政策导向异常清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征并调高白酒消费税、对白酒广告费列支进行特别控制,到去年5月再次实行计价计量复式征税,白酒行业在此限制规模发展的财税政策作用下开始了深刻的重组与洗牌,众多著名酒厂的利润跟着一跌再跌,许多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屈指数数,年销量排在前十位的白酒企业还有几家没有搞多元化,茅台搞啤酒搞干红、五粮液搞保健酒、泸州老窖收购保宁醋、古井贡搞啤酒葡萄酒外加酒店,一家家著名的白酒厂纷纷尝试多元化,为什么,还不是为“后白酒时代”到来时培植新的增长点。
国家限制产业规模意味着白酒生产企业要在集约经营上寻求突破,依靠技术创新力、依靠对白酒消费者变化的敏锐把握、依靠品牌忠诚度、依靠情感诉求上的变革与发展来实现更高的附加值,决非创作一个两个新奇广告、买断一支球队就能解决的。
资本的理由值得商榷
局外人都能看到这点,作为投资人,张海们对此的研究当然更透彻。但是为什么外来资本对白酒如此青睐有加呢?归纳一些投资人的说法,有几点值得商榷。
一位做摩托车的老板说,卖一辆摩托车的利润赶不上卖一瓶酒,于是就做酒了。力帆如此,嘉陵如此,据说卖汽车的长安也是如此。但就算是五粮液,上半年卖了几十亿元的酒,利润亦不过4亿多,利润率不到10%。
按照健力宝与奇声做酒的说法,有现成的渠道可以改造利用,饮料的旺季恰为白酒的淡季,白酒的旺季恰为饮料的淡季,而家庭影院的专卖店也来卖酒,这样渠道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看起来的确很美。
还有些新来者认定高价酒有市场。事实上,除了摆阔和特殊场合的需要,高档酒的市场上就只余下公款或集团消费者了,这是一个有限而畸形的消费群体,不足以支撑众多高价酒的品牌生存。
其实,品牌延伸也好,渠道拓宽也好,营销水平也好,最重要的问题是企业是否拥有该领域的驾驭能力,是否对该行业熟悉,是否拥有在这一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新资本做酒,同样如此。也许孰高孰低,用不了三年,就能见分晓。
南歌
为白酒热浇瓢凉水
南方都市报 2002-12-05 09:18:56
-经济时评
张海没有按捺住投资白酒行业的冲动。如同他创造和打造第五季的手法一样,借助央视广告与赞助足球,开始了对河南宝丰酒———一个曾经在白酒鼎盛时期闪亮过的名字的再造。这一次,张海的目标很专业,新宝丰酒要做清香型白酒,而不是占据中国市场九成份额的浓香型白酒;张海的目标还很大,放言三年内做成中国清香型白酒第一。报载,张海为此砸进两亿元。
外行们意欲捞一把
白酒之热,几近当年投资·COM。算起来,自从有了云峰酒业与金六福两个特别成功的典范之后,到白酒缸里淘金,在酒界以外者看来,都好似雾里看花———一勺进去舀出来的全都是真金白银。
诚然,这几年白酒界的情形的确让外人看了眼睛喷火,离奇的终端竞争、离奇的高价格、奢华浪费的糖酒会、动辄标王的广告费,加上还有糊涂的消费者,这样好的地方怎能不深深地吸引其它产业实业资本与投资资本的目光。吸引投资者的,借用一句大不敬的笑话,可谓“此地钱多人傻速来”。不敢说张海挥师白酒的N种动因中没有一点趁乱捞一把的心态;不敢说与张海同步踏进酒坛的长安汽车(投资1亿元由五粮液生产贴牌酒)没有这种心态;同样不敢说此前的造摩托车的重庆力帆与嘉陵、日化行业的天士力、做家庭影院的奇声,还有众多不知名的“外行们”也都没有这样的心态。
“后白酒时代”已到来
毫不客气地说,虽然传统的白酒行业需要创新发展,但是人人都可在白酒中淘黄金的时代毕竟已经一去不复还了。
国家的白酒产业政策导向异常清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征并调高白酒消费税、对白酒广告费列支进行特别控制,到去年5月再次实行计价计量复式征税,白酒行业在此限制规模发展的财税政策作用下开始了深刻的重组与洗牌,众多著名酒厂的利润跟着一跌再跌,许多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屈指数数,年销量排在前十位的白酒企业还有几家没有搞多元化,茅台搞啤酒搞干红、五粮液搞保健酒、泸州老窖收购保宁醋、古井贡搞啤酒葡萄酒外加酒店,一家家著名的白酒厂纷纷尝试多元化,为什么,还不是为“后白酒时代”到来时培植新的增长点。
国家限制产业规模意味着白酒生产企业要在集约经营上寻求突破,依靠技术创新力、依靠对白酒消费者变化的敏锐把握、依靠品牌忠诚度、依靠情感诉求上的变革与发展来实现更高的附加值,决非创作一个两个新奇广告、买断一支球队就能解决的。
资本的理由值得商榷
局外人都能看到这点,作为投资人,张海们对此的研究当然更透彻。但是为什么外来资本对白酒如此青睐有加呢?归纳一些投资人的说法,有几点值得商榷。
一位做摩托车的老板说,卖一辆摩托车的利润赶不上卖一瓶酒,于是就做酒了。力帆如此,嘉陵如此,据说卖汽车的长安也是如此。但就算是五粮液,上半年卖了几十亿元的酒,利润亦不过4亿多,利润率不到10%。
按照健力宝与奇声做酒的说法,有现成的渠道可以改造利用,饮料的旺季恰为白酒的淡季,白酒的旺季恰为饮料的淡季,而家庭影院的专卖店也来卖酒,这样渠道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看起来的确很美。
还有些新来者认定高价酒有市场。事实上,除了摆阔和特殊场合的需要,高档酒的市场上就只余下公款或集团消费者了,这是一个有限而畸形的消费群体,不足以支撑众多高价酒的品牌生存。
其实,品牌延伸也好,渠道拓宽也好,营销水平也好,最重要的问题是企业是否拥有该领域的驾驭能力,是否对该行业熟悉,是否拥有在这一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新资本做酒,同样如此。也许孰高孰低,用不了三年,就能见分晓。(南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