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个超市的货架上,或许既有赢得国际金奖的全汁葡萄酒,也有葡萄汁含量只有50%的“葡萄酒”——这意味着你所品尝这些葡萄酒,其中另外的50%是水及其他人工调料——按照中国的标准,它们都被称为“葡萄酒”。这不仅关系着是否与国际接轨,更关乎食品安全。
标准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葡萄酒产量已高达30万吨,但低档酒所占比例很大,质量良莠不齐,各类酒中葡萄汁的含量从20%到100%不等。为规范市场,1994年,国家颁布了GB/T15037—94葡萄酒标准,当时的轻工业部颁布了QB/T1980—94半汁葡萄酒行业标准,以及由此延伸而出的QB/T1982—94山葡萄酒标准,并同时废止了含量在50%以下的葡萄酒生产。
GB/T15037—94是一个国家标准,它的产品定义和指标都与国际标准一致,但它只是一个推荐标准,而不是强制标准。半汁葡萄酒并不是国际意义上的葡萄酒,它是在葡萄酒中加入水及其他人工调料,其中葡萄酒比例按规定应高于50%。而山葡萄酒指的是以我国野生或人工栽培的东北山葡萄、刺葡萄、秋葡萄及其杂交品种等为原料,经发酵酿制而成的饮料酒,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葡萄酒。
“半汁葡萄酒和山葡萄酒标准是中国独有的,它的实施是考虑到当时中国葡萄酒普及率不高,人们还不大能接受全汁口味。酿酒葡萄种植面积不大,原料相当缺乏,那时只要符合半汁标准就算合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和国际接轨的需要,半汁葡萄酒越来越不符合国际标准。”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委员会的高级工程师高美书说。
低劣葡萄酒一哄而起
大约从1995年起,中国忽然兴起干白热,市场上需求量很大。到1996年底,忽然干红又火起来了。长城葡萄酒公司的奚德智副总经理认为,中国人喜欢炒作,今天缺钙,明天缺保暖内衣。说是干红热,我觉得是虚热。市场需求是被炒起来的,购买行为并不理智。“但那时候,干红的利润空间很大,很快就有一大批企业起来争夺市场。”他说。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华夏、野力、威龙等新兴企业成立。他们起点高,设备多从法国和意大利进口,采用国外90年代的新工艺,如冷温发酵、低温浸提,还大量引种国外葡萄名种如夏多利、赤霞珠、品丽珠等。这些企业多是采用国家标准,生产的多为中高档葡萄酒。”高美书介绍说,目前这些新兴企业在群起争夺由传统龙头企业长期占据的葡萄酒中高档产品份额。
同时,一大批中小企业也竞相起来争夺市场。高美书告诉记者:“由于当时酿葡萄酒的原料缺乏,一些企业就搞来国外的原汁进行分装,这样来生产葡萄酒,被人称为‘洋垃圾’。”长城葡萄酒公司的奚德智认为1998年前后是这样的“洋垃圾酒”最猖撅的时候,“一些非葡萄酒生产企业没有葡萄基地,没掌握工艺,没有工程师,或许只上了一条灌装线,随便弄一些葡萄酒汁进行生产。”
“从1996、1997年开始,大量企业开始种植酿酒葡萄。到现在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60万~70万亩,原料基本上能满足企业的生产了,进口的汁就少多了。”高美书说。
由于葡萄酒行业还没有引进生产许可证制度,即对入行的葡萄酒厂家并没有行业资质认定。“一般来说,只要你到工商管理局拿到执照,取得卫生部门的卫生许可证就可进行生产了。关键是要有钱,有钱就什么都能买到:设备、人员、葡萄。”高美书说。
张裕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小企业从别的企业买来质量低劣的葡萄汁进行简单的兑水,灌装,打上自己的品牌就进入市场。这种情况在一些山葡萄酒生产地尤为常见。那些企业在极其恶劣的生产条件下,用“三精一水”法也能生产“葡萄酒”,他们将糖精、香精、酒精、色素和水兑在一起,经过灌瓶生产出所谓的葡萄酒,招摇撞骗进市场。人们把这称为新的“垃圾酒”。
高美书说,中国目前大约有三四百家葡萄酒企业,葡萄酒品牌也有几十上百个。据青岛媒体报道,仅小小的蓬莱市,就有30多家葡萄酒厂。原张裕总工程师、著名葡萄酒专家王恭堂告诉记者,烟台下面有十几个县,每个县底下都有不少葡萄酒企业。一个大型葡萄酒企业自身有完整而复杂的产业链条,它是由规模庞大的葡萄种植基地、榨汁厂、发酵厂、包装厂、进出口公司、销售公司等组成,还带动包装材料、玻璃、瓶盖、纸盒、商标印刷等的发展。而一些小企业通过压榨、装瓶就“生产”出葡萄酒来。
不只是标准
“酒业市场竞争激烈,‘张裕’曾经发誓绝不让‘长城’进入烟台,但如今,在‘张裕’门口的一家餐厅里你喝不到‘张裕’,那里只有‘长城’。”张裕的一位经销商华利告诉记者,“但相对来说,小企业的存在对我们影响不大,但它们扰乱了葡萄酒市场的秩序。”
高书美告诉记者,国家技监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在修订新的统一的葡萄酒标准,原来的GB/T15037—94葡萄酒标准在修订后可能会成为新的国家强制标准。这个标准将和OIV的标准衔接,而半汁葡萄酒标准行将废除。而国家经贸委委托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制定的一个《葡萄酿酒技术规范》已经完成,并将于近期发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院长李华教授认为:“世界上主要的葡萄酒生产国,无论从葡萄种植区的划定、葡萄品种(结构)的确定、单位面积产量的限定,还是葡萄酒的酿造工艺、陈酿、理化及感官分析、质量等级等,都通过立法进行严格的规定和管理。而我国现在只有最终产品———葡萄酒———的标准,没有原料的标准和完整配套的技术法规,更没有法定种植区的限制,葡萄酒的标签标准还沿用食品通用标签标准。这将会导致我国葡萄酒出不去、而外国葡萄酒在我国市场畅通无阻的可能。”
法国的葡萄酒标准和法律
法国关于葡萄酒的法律多达40多部其中对涉及葡萄酒的各方面问题都做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法国葡萄酒酿制业由四个组织负责监管国家原产地管理组织(INAO),专门管控特许产区的活动,酒庄的行为和评估酒的质量,国家葡萄酒跨行业管理组织,它是餐酒和法定产区酒的监督机关,竞争消费及走私犯罪监管总局,管理范围包括全程的种植和酿造过程,保证葡萄园从选择品种至种植、收获、发酵、瓶装都依法行事。
法国法律将法国葡萄酒分为4级:法定产区葡萄酒,优良地区餐酒,地区餐酒,日常餐酒。各个级别严格区分。法定产区葡萄酒,级别简称A0C(法文意思为“原产地控制命名”),是法国葡萄酒的最高级别。只能用原产地种植的葡萄酿制,绝对不可和别地葡萄汁勾兑。法国有关法律规定每株葡萄结的葡萄果实一般在1~1.5公斤左右也就五六小串,以便让它们能够吸收足够的养分。每公顷的葡萄产量严格限制在榨汁3500~4000升之间。葡萄按规定都要由人工采摘,因为机器采摘会损伤葡萄皮,使葡萄汁流出,继而影响葡萄酒的质量。葡萄榨汁后,必须存放在用树龄达150年的橡木制作的桶中进行发酵。
葡萄酒:人和自然关系的结晶
葡萄酒在更精确的意义上说是一种手工艺品,它是人和自然关系的产物。是人在某一地、某一年、某一种气候、某一种土壤条件下,采用某一种栽培技术种植某一种葡萄,并通过某一种工艺进行酿造的结晶。它集合了天时地利,是自然和人工最完美结合的产物。
葡萄酒的起点是葡萄原料,目前我国栽种的酿酒葡萄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比如赤霞珠、品丽珠、梅路特、黑比诺、霞多丽、增芳德等。一个地区的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极大地影响着葡萄原料的质量,产地的土壤和气候决定了葡萄酒的个性和年份,而葡萄种植者通过其栽培技术控制葡萄植株的生理,即营养、光合能力。一个葡萄酒酿酒师的作用,则是如何使葡萄的完美质量更完整体现在葡萄酒中。在国外,一个优秀酿酒师一年主要的工作时间是在葡萄园中度过的,而不是在酿造车间。因为他们知道,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而不是酿出来的。像所有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品一样,酿酒师的个性也深深融入到葡萄酒的个性和风格中。法国很多庄园酒都有自己独具一格的风味,与他们酿酒师各具特色的风格是一致的。郝利琼(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