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啤旋风购入三家企业,青啤与AB公司签定最终协议
扩张之风还在吹,资本对接还在继续。
近日,6月在香港成功上市的哈啤在寒冷的北国再次刮起凌厉的扩张风,收购了东北当地的三家企业,使哈啤的产能进一步扩大;而在此前几天的青岛,青啤和美国AB公司最终握
紧了双方的手,签署了战略性投资协议,AB在青岛啤酒的股权最终将增加至27%。
由此看来啤酒业的各方资本还处于不断的调整组合之中,怎么在庞大的中国啤酒市场初步完成整合之前形成优势力量、抢得一个好位置仍然是目前啤酒业的主题,而且抢位又形成了新的态势。
前进和后退并举
和欧美资本再次高调进入相比,第一批进入的企业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百威在经过前期的磨合后,已经摸索出适合自己品牌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人才储备充足,使其在这两年迅速上位,目前在高端市场上占据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新加坡的生力啤酒虽然没有刚进来时风光,但是业内人士普遍看好其未来的发展,因为日本的啤酒巨头麒麟啤酒已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有雄厚的资本支持,依靠其已有的名气,要上冲是不难办到的。喜力、朝日、蓝带等品牌也在暗暗发力。由于中高端市场相对来说利润较有保证,所以外资多集中在这一块,现在国内大品牌也纷纷加强这一领域的争夺,相信未来这一领域的竞争会很激烈。
在这些企业积极进去的同时,另外一些企业则明确表示要退出,泰国的正大集团卖出其拥有的南宁万泰啤酒厂和上海民乐啤酒有限公司的股份等,其相关领导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明确指出要退出啤酒行业。另有消息显示,还有一些企业打算退出啤酒行业的竞争,目前在进行相关的谈判。不管消息是真是假,都给啤酒行业带来这样的信息,随着竞争的加剧,利润进一步摊薄,不少企业到了卖一瓶啤酒赚几分钱的时候;而另一方面,营销和管理费用在不断地加大,不堪重负的企业退出成了理想的选择。而从正大这样的集团来分析,其在中国投资的领域包括零售业、饲料、啤酒、机械等十几二十个行业,在经济不景气时期,过长的战线必然会使其资金链吃紧,退出一些非战略性行业,重点打造业绩突出的几个主业确实是明智的行为。
卖得值不值
在青啤和AB公司合作的相关细节公布以后,引来了各种声音,其中的一种便是卖得值不值,但是青啤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并不这样看,AB公司和青啤的合作,AB公司不但向青啤提供资金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和青啤分享技术、管理等优势资源,使双方互利。
啤酒行业专家丁峰认为,青啤选择和AB公司合作,除了以上原因,青啤应该还看中AB公司能够协助其开拓国际市场。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透露,2003年中国啤酒产量将达到2400万—25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啤酒大国。然而现实产量增加了,效益却不断地下滑,为了跳出价格战的怪圈,企业必须开拓新的市场。从青啤到北非设厂,台湾解除酒禁后青啤马上进入,可以看出青啤开拓国际市场的迫切心态;到目前为止,青啤在台湾地区的销售量已突破21000吨,为满足当地需求已着手在台湾设厂,青啤尝到了开拓海外市场的甜头,会更坚定其进军海外的决心。在这方面,无疑AB公司可以给青啤很大的帮助。不止是青啤,珠啤、燕啤也积极在欧美市场搭建自己的营销网络。
开发新的增长点
除了开拓新市场,部分企业还积极扩展新领域。拿燕京啤酒来看,日前其出资3000万元,受让国内最大的商业综合性担保公司之一———中投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原股东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转让的3%股权。虽然这不是什么大投资,但是其为提高自己的融资能力进行了新的尝试。有知情人士透露,其还致力于涉足一些和2008年奥运会相关或相近的行业,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实,不少大啤酒企业都在做一些产业延伸的工作。
从800多家回落到400多家,国内的啤酒企业数量缩水了近一半,按照国际发展趋势判断,经过未来的较量企业数量会进一步的减少,谁能留下来只能让时间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