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梅
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案件,今年一度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为了减少负面影响,中行在此过程中一直对整个案件的情况守口如瓶,该案的许多内情一直不被人所知。直到今年9月,中行拿到了美国法院的一审判决书后,才于9月25号召开了一个小型新闻发布会,由专案组负责人、中行副行长张燕玲向国内外几家主要媒体公布案件的有关情况。
作为唯一一家电视媒体,我们力邀张行长到我们的演播室,以保证节目的权威性/准确性和生动性。而中行对直接在电视媒体上披露该案件存有一定的顾虑。经过我们的一再努力,中行终于打消了顾虑,由张行长亲自参与了我们演播室的节目录制。由于我们栏目对中行纽约分行案件一直进行了长期的、不间断的关注,掌握了丰富的背景资料,保证了节目的可视性、权威性和及时性。关于中行纽约分行案件,由中行行长刘明康和专案组负责人同时进行表述,这在今年全世界各大媒体对该案件连篇累牍的报道中,是唯一的一次。节目播出后,中行方面认为:我们真实地、客观地、生动地表现了该案件的情况,化繁为简,消除了很多人以前的猜疑和误解。
回想做这个节目的前前后后,就象中国银行历经这场官司一样,也是一波三折,所有的感触只有一句话:成功在于坚持坚持再坚持。
中行纽约分行案件是金融领域的一个重大题材,我们今年早些时候,曾就纽行案件与中银香港上市的问题,两次独家采访了中国银行行长刘明康。一次是在两会后中行主办的一次金融论坛上,当时国外许多媒体大肆炒做周强对中行纽约分行提出的RICO(有组织的集团犯罪和腐败)反诉,认为这个案件将直接影响中银香港的上市前景。刘明康行长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明确表示:纽行案件有特殊的背景,不会影响中银的上市准备工作。这是刘明康行长第一次通过国内的权威媒体对纽行案件进行公开的表态。此后,周强案件的调查庭审及案件胜负和中银的上市一直是国外媒体紧追不舍的焦点。
今年7月,中行诉周强案在美国胜诉,同时中银香港也终以超常规认购的好成绩成功地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在刘明康行长赴港参加中银挂牌仪式的前一天,栏目派出主编刘戈一同与记者连夜驱车从北京赶到北戴河,对正在那里召开全国分行长会议的刘行长进行采访。此时,中行上下都沉浸在中银香港成功上市的兴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时,刘行长对中银上市的许多细节都娓娓道来,他说:中银上市的艰难历程,可以写一本书。按照事先拟定的采访提纲,我们向刘明康行长再次提到了纽约分行案件,刘行长没有任何避讳,生动地向记者讲述了他作为行长在此案件过程中的亲身感受。我们的正式采访结束后,刘明康行长还和我们站着聊了许久。
在马不停蹄地回京赶出〈中银香港上市〉的节目时,其中关于中行纽约分行案件的部分,绝对是独家采访,相当精彩,我们自己也为之兴奋不已。然而,由于中银上市前,国外媒体对中行诉周强案件的大肆炒作,为了减少负面影响,中行方面曾向中宣部打了一份报告,中宣部也正式向台里发文:有关中行纽约分行案件的报道要慎重!尽管有刘明康行长亲自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但发稿的‘禁令’还没有解除,在我们的节目到部里送审时,出于慎重,部主任把所有有关纽约分行案件的部分删去了。遗憾之余,我们把采访刘行长的资料认真地保留了下来。
在我们成功地报道了中银香港上市的新闻后,中行新闻处在八月份向我们透露,将把《中国财经报道》作为独家披露中行纽约分行案件的电视媒体。
然而事到当头,这个节目的采访制作却远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
由于中行诉周强案涉及到一些敏感问题,在海内外各界有着极其高的关注度,中行在新闻发布会的开场白上就严肃申明:一、中行诉周强案件还只是取得了一审的胜诉;二是在十六大之前,中行不希望过分渲染纽行案件;三是张行长在美国处理该案件期间没有透露过行长身份,新闻稿中最好只用“专案组组长”的称谓。
而〈中国财经报道〉是要把案件负责人张行长请到演播室来,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记者的直觉告诉我,这件事最后一定能够成功。首先,国外一些媒体有关中行诉周强案的报道有不确切的地方,中行既然召开新闻发布会,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媒体以正视听;其次,《中国财经报道》是央视专业财经栏目,对于周强案所涉及的一些敏感问题,我们会有较好的处理。我们对纽行案件又有着长期的、持续的关注,而且通过中银香港上市等报道,中行与我们之间已经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第三、对中行来说,越是采取透明积极的态度披露周强案,越有助于消除该事的负面影响,而央视正可以提供这样一个平台。
在与中行方面沟通后,他们仍对进演播室的问题十分谨慎。消除中行的顾虑,只有要靠我们一步步的工作了。
由于马上要到“十一”,制片人姜老师定下来:如果张行长到演播室,就把已经排好的节目推后,保证这个节目在9月30号上。有了播出时间的保证,我们接下来就要力争尽快确定文稿。事实上,在我们的节目文稿最后敲定之前,张行长是否能到我们演播室的问题,一直“悬”着。
周三的新闻发布会后,我已经开始着手写稿。中行诉周强案极其复杂,而且没有任何有关案件的图象资料。用张行长的话说:“可以讲上两三天也说不完’,那么,怎么能在几分钟的节目里把它的脉络说清楚?又怎么设计张行长在演播室的话题呢?在仔细分析手头资料和张行长在新闻发布会上所说的内容后,终于有的总体思路:
第一、中行纽约分行案件备受海内外各界瞩目,特别是许多国外媒体大肆炒做的热点,美国CNN记者在今年两会期间,还就该案件向朱总理发问,而且周强在美国庭审中,还一直试图把这个案件扩大化、复杂化、政治化。那么,中行在此案中最终取得了胜诉,不仅对中行,而是对中国的金融界都有着极其重大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这些应该是贯穿节目始终的主线;第二,对中行纽行案件扑朔迷离、一波三折的过程,应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有一个简练明确的表述;第三,中行有关人士在处理对待整个事件中的态度,特别是在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坚强决心和所做出的巨大努力要有所表现。
有了思路,还不敢轻易动笔,材料多,有时候很容易饶进去出不来。整整一天,走路、坐车和睡觉的时候,脑子都在一遍一遍地打着腹稿,前后结构怎么安排,节奏如何把握等。腹稿成熟后,最后坐在计算机前,用几个小时就写成了初稿。
在此过程中,中行方面也一直希望尽早看到我们的稿子,张行长秘书还把电话直接打到了记者的手机上。把稿件传真给中行后,中行法律部的王琪总经理和新闻处的廖处长不仅在法律问题和用词上进行了把关,还对稿件中的一些文字细节字斟句酌地与记者沟通。刘戈对稿件和演播室设计又做了润色修改,姜老师则提醒记者要尽量找一些与纽约分行相关的图像资料,保证节目的可视性。
9月27号周五中午,中行廖处长终于吐口,敲定了张行长录制演播室的事,但时间待定。
“十一”前栏目演播室的录制工作十分紧张,由于张行长的工作日程排得很满,录制演播室的时间两次推迟,最后才确定在9月29号周日上午九点半。主编任速雁几次调整了演播室的录制计划,负责外联的媛媛和负责节目小包的美宁也一直跟着转。演播室中,由于我们和张行长都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主持人计渝也很注意调动和配合张行长的情绪,录制十分顺利。
当节目终于在9月30号晚顺利播出时,我的心似乎才落了停。制作这个节目的前后五天中,我不时给自己打气:一定要坚持!山重水复,现在看来,所有参与制作这个节目的同事、及中行同志们的辛苦没有白费,栏目对中行诉周强案件长达近一年的持续关注也算有了个圆满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