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白酒行业因“草莽英雄”秦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葡萄酒行业“已击败”洋葡萄酒的美丽谎言而成为大众关注的对象后,去年以来,啤酒行业又成了某媒体广泛关注、炒作的焦点。说是啤酒行业大部分企业在赔本赚吆喝、亏本做买卖。有的媒体看待啤酒业的立场和观点,认为产量太多、价格太低,是啤酒业目前犯愁的主要原因。
就啤酒的产量而言,从80年代以来,我国啤酒业快速发展,产量连年递增,自1993年
起,已连续9年仅次于美国而位居第二产销大国。至于啤酒的价格,综观我国现今的啤酒业,由过去多上项目、多建酒厂,表现为浮躁的特征。正如30年河东30年河西所言,尤其是经过近几年大浪淘沙的发展,啤酒行业由量发生了质的变化,较高利润时代正向微利时代转变。特别是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又以工业欠发达和近9亿农民为众,加上行业间的激烈竞争,啤酒业作为非垄断性产业中的竞争性行业,价格战也与其它大众消费品一样,在当今商品买方市场的大环境下,有时不得已而为之。
至于人们关注的啤酒业的产量和价格,笔者的观点是赞成竞争。因为竞争的所有好处是其它至今还在电力、邮政、铁路、保险、自来水等一些行业内表现的垄断的所有坏处,它是多方面的。因此,啤酒业的竞争才出现了青啤大小好坏通吃、胜者为王的模式;华润只与强势企业联合,创造中国啤酒业航空母舰的发展目标等诸多的因竞争而上演的幕幕资产有效重组、共同发展的经典。从消费者的立场看,正是由于近年来的激烈竞争,才使得中国的消费者在购买啤酒时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廉价和高质量的服务;站在企业的角度看,在啤酒业能拼杀至今,哪个不是英雄豪杰。战国七雄都想统一中国,又有谁甘愿俯首称臣。特别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背景下,几乎人人“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所以企业间相互竞争才会不断鞭策他们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改善服务,增强实力;站在国家的立场上看,竞争使市场容量迅速扩展,从而增加了税收,繁荣了经济。
至于现今有的媒体热火朝天议论的由于“产量太多”而导致价格低这个问题,以下数据足以说明问题。拥有12亿多人口的中国市场,2001年几百家啤酒生产企业的总产量为2270余万吨,而2亿多人口的美国,仅AB啤酒公司1400万吨和米勒啤酒公司700万吨的产量,就占美国市场的80%,这还不算美国每年大量进口的啤酒和其它中小企业生产的啤酒。也就是说,美国两大啤酒制造商的年产量,就相当于中国400多家啤酒企业年产量的总和。再以人均消费啤酒来说,目前,世界啤酒消费量年平均水平是26升,乐观地说我们才16.5升,而消费大国的捷克、美国、德国,年消费量分别是196升、154升和132升。不说与消费大国相比,单就与世界平均消费水平相比,我们的啤酒产量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只因为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消费水平还滞后于发达国家,所以,议论中国啤酒业产量太多的观点,只能是盲人摸象、井底之蛙的眼光。
至于价格问题,以吨酒纯利润来说,目前全行业平均吨酒利润不足120元,去年全行业利润总额才17亿元人民币,而美国仅AB啤酒公司一家的利润就达15亿美亿。1998年全行业亏损面40%,而去年则高达60%还多。再以出口价和量来说,1999年,我国出口啤酒总共才6万余吨,吨出口价502美元,而进口价则高达1083美元。而2001年的进口价则上升到每吨1200美元,出口价则下降到480美元。同时进口量不减,而出口量锐减到出口量的六分之一。特别是啤酒行业是以产量决定企业效益的产业,可以说,没有产量就没有啤酒业的效益。因此,就价格来说,我国出口啤酒量少且价格呈弱势,国内市场消费又不足,企业间竞争不得不有时忍痛打价格战,这是企业不得已而为之的苦痛,这也是任何一个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概莫能外的经历。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博大消费潜力市场的国家,企业之间相互打价格战也是小的退出,大的做强,聚众成势,资产整合重组的最有效手段,在这方面国内外的例子俯首即拾,仅以国内来讲,象商业、旅游业、家电业、互联网业等等。所以,大家都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最好机遇来临之时,这也是行情在绝望中产生的必然结果。目前,啤酒业发展的问题已经明朗,真正的出路在于让“婆婆”们退出,让那些成百上千的小品牌退出,全部退到优势企业那里去,重新洗牌,组建大的企业集团,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盈利水平,同时,抵御入世后外国洋啤黑马的竞争,这也是古今中外商战中必经的一条既痛苦又充满希望的发展之路。
换个角度,中国啤酒行业今天或许真的损失了一大笔利润的话,但这个实惠却肥水没有流入外人田,而被中国的消费者得到了,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哪个方面而言,我们根本用不着为啤酒行业犯愁,更不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特别是啤酒业内的人士,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可跟着“美丽的谎言”飘飘然不知所以然,否则,国产啤酒将象“温水中的青蛙”一样,灭顶之灾将至而毫无反应地被慢慢“修理”了。(孙照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