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9月4日电(记者王鸣卫蓉恩)目前中国的“高级蓝领”在很多地区可称得上是奇货可居。他们中的很多
人年薪能超过十万元,可以和中国杰出的青年科学家享受同样的工资和待遇。
正在此间出席中国首届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的国家计划委员会专家张燕生说:“‘高级蓝领’正在成为提升中国制
造业竞争力的核心资源。”
“高级蓝领”不一定要太高的学历,但能解决企业在技术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尽管很多中国企业配备了世界上先进的
生产线,但由于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低,生产出来的产品很难达到相关标准。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制造”给人的印象仍是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国家计委公布的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企业产
品平均合格率不到七成,不良产品造成的损失每年近两千亿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只有29%,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强调,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制造业的增长,这离不开高技能人才。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近公布的数据表明,未来三年,中国必须通过职业教育,培养3000万从业人员,才能疏解经
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高技能人才荒。
张燕生指出,只有高技能人才成为企业人才金字塔型结构的基础,“中国制造”在世界上才有可能具备真正的竞争力
。
“过份强调学历教育和对专业性职业教育投入资本的不足是导致中国技术工人水平低、后备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曙光研究员分析说,“这将影响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专家陈宇建议,在技术工人的培养方面,中国要走国际化的道路。在技能工人之间,建立全球性的
联系和交流,这样才能确保中国技能人才的水准,使“高级蓝领”真正成为提升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资源。
“当务之急是调整企业‘高级蓝领’的分配关系,提高他们的薪酬待遇,从而引导人力资源适当向‘高级蓝领’队伍
流动。”陈宇说。
中国已着手做此方面的努力。“十五”(2001年――2005年)计划提出,中国将对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机制
进行改革,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中国制造”的专业技能人才,到2005年,将职工中的高级技能人才的比例提高到20%。
“这样,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高级蓝领’的核心资源的优势才能进一步显现出来,‘中国制造’也将在国际制造
业高级别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张燕生说。(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