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2+2牌局目前全球13个著名家电品牌中日本有6个,韩国2个,欧洲2个,美洲3个。日本以松下、索尼、东芝、三洋、夏普、日立为主,韩国以LG、三星为主,美国以GE、惠而浦和美泰克为主,欧洲则以伊莱克斯、西门子为主。跨国家电企业是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淘汰历史之后,才最终以这样的格局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日企:抢占先机80年代日本的跨国家电公司就在中国树立了品牌战略的思想,并在中
国到处撒网,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在品牌策略上,由于地缘等因素,早在80年代日本的跨国家电公司就在中国树立了品牌战略的思想。松下在中国大陆的电视、报纸等媒体大肆推广“Panasonic”、“National”,东芝推广“Toshiba”,甚至到了今天很多人还能记起其广告歌里的镜头。在当时国内企业尚没有品牌意识的时候,80末至90年代初的中国家电市场基本上充斥着日本品牌。
在产品策略上,日本跨国家电公司基本上走高价位、高利润的路线。除非万不得已,它们不会采用价格战和走中低价位的策略,高品质、高价格带来的当然是高利润。韩企:后来居上韩国企业在中国发展战略是要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企业,扎根在中国,与中国经济一同发展。
与抢先登陆中国的日资跨国企业相比,用“后来居上”形容韩国企业一点也不过分。当然,“后来”是有其背景的:中国与韩国到1992年才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而在这“居上”之中,确实有许多可圈点之处。事实上,韩国的LG和三星也只是近几年中国人才开始对它们有所了解。
韩资家电企业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不同主旋律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中国建立雄厚的业务基础。第二阶段的发展重心是形成规模经济,将其在中国生产的产品行销世界各地。第三阶段的主旋律是倡导数字、数码技术。
有一点巨大的区别是韩国家电企业在用自身品牌的同时,有相当数量的产品在给国内和国际品牌做OEM,这一点跟日本只用自身品牌有较大差异。
韩国的LG和三星这两家企业在中国极力加强和突出品牌形象,并在数字时代里成为有着良好形象和鲜明个性的世界性品牌。三星电子“三星数字世界”的形象和LG电子的“数码创导”的形象比起日本传统的家电业巨头现今模糊的品牌定位有过之而无不及。创造性地拿出来的这样先进的经营理念足以让他们傲视世界群雄。而反观中国的企业,现在有哪几家企业可以做到有鲜明的个性?海尔?长虹?抑或TCL?
韩国家电企业在华的广告主要是其在韩国本部的广告公司完成的。三星广告有限公司主要为三星电子提供全球化服务,他们走出了一条与欧美日不同的“第三条道路”。
跨国家电公司进入中国的产品价格策略各不相同,韩国企业因为相对于日本企业的品牌劣势,LG和三星就以产品价格为重点,以本土经营为支撑,追求低成本和低价格,以显示其巨大的竞争优势。欧企:苦尽甘来欧洲无论西门子、还是伊来克斯在中国市场上都一度面临撤资的危险。但是欧洲家电企业灵活应变的能力,最终挽救了其失败的命运。
不管是伊莱克斯还是西门子,他们在本土的合资企业中,采用自身品牌和合资方品牌相结合的方式,并以自身品牌为主,这跟日本企业、美国企业、韩国企业的操作模式都不一样。例如西门子和小天鹅在无锡的合资公司,采用了西门子和小天鹅两种品牌,西门子以高端品牌为主,小天鹅以中端市场为主。欧洲家电企业的品牌意识比较强烈,它们时刻把自己的行为和品牌责任联系在一起。在市场上仔细观察西门子、伊莱克斯的品牌行为方式往往很规范,总是“小心翼翼”,特别是对待技术参数表现得极为严格。它们从不在国际标准和实验室数据基础上“越雷池半步”。这与某些习惯于以炒作要领吸引消费者注意的其他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
欧洲家电企业的品牌策略保证了它们可以依据自己的策略和市场需要自由组合各种营销手段。时尚、品位、科技、魅力、亲情等元素一直是它们极力主张的东西。在市场推广中牢牢抓住20%拥有财富的人的眼球和口袋做营销,甚至花大力气制作知识介绍教育性的各类小册子去从无到有地培养和引导消费者偏好,而这种偏好一旦形成便成为其无尽的利润来源。(叶秉喜 庞亚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