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业爆发新洋务浪潮
青岛啤酒节组委会近日公布,今年来参加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外资企业达十六家之多,除了在国内市场上我们早已熟悉的美国蓝带、百威,日本的朝日、麒麟,丹麦的嘉士伯,荷兰的喜力,菲律宾的生力等10个品牌外,又增加了虎牌等很多新品牌,这么多新面孔的同时出现无疑给国内的啤酒界带来这样的讯号,外资啤酒在经历了一起一伏波折后将再次大举进
入中国啤酒市场。
新品牌接踵而来
除了青岛国际啤酒节,近来全国各地纷纷组织的啤酒节,如哈尔滨啤酒节、深圳啤酒节、中山啤酒节等等,也出现了不少的新外资品牌。
而与此同时,国内最大的啤酒企业青岛啤酒与美国最大的啤酒企业安海斯-布斯之间进行合作的谈判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此之前,南非SAB集团和华润啤酒联手、比利时英特布鲁借力珠江啤酒,英国纽卡斯特锁定重庆啤酒等事件业已暗示,国外大的啤酒企业吹起了二次进军中国啤酒市场的号角。
此时此刻,除了国内不少啤酒企业感到紧张外,相信已在中国区域市场站稳脚跟的老外资品牌也感到巨大的压力。在国产巨头和新到来的外资巨头的夹击下谈生存和发展确实不是一件易事。
老品牌短兵相接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蓝带、百威、喜力、生力等外资品牌啤酒在中国已有相当高的知名度。但是随着国产巨头以产能和品牌的优势纷纷染指中高端市场,并取得不错的战绩,据悉燕京啤酒今年1至7月在中高端市场的销售量增长在40%以上。而此时,新的外资啤酒品牌又不断地涌入,将会给市场份额同比已经萎缩的老外资品牌带来巨大的威胁。
另外,原有这些外资品牌由于定价都在中高档上,所以他们之间面对面的搏杀也是相当的激烈。安海斯-布斯拥有97%股权的百威(武汉)国际啤酒有限公司在1998年将其在华投资追加至近1亿7千万美金的推动下,在产能跃升到25万吨的保证下,加快进攻全国市场的步伐。除了武汉外,百威还在上海、北京、广州设立了区域销售分公司,抢占消费能力最强的全国重点市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百威啤酒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抢到了外资品牌中的头把交椅,年销售量达到17万吨。而现在,安海斯-布斯又要和青岛啤酒联盟,显然,其还希望运用资本以及管理、经验的优势在未来的中国啤酒市场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曾经在广东啤酒市场上名燥一时的蓝带啤酒从外资啤酒王者宝座上走下来后,亦不会甘于沉寂。蓝带相关负责人表示,蓝带将埋头苦干,重塑品牌,争取早日找回昨日的辉煌。在国内啤酒业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这显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喜力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啤酒进口品牌,在华东市场站稳脚跟后,正逐步开拓各区域市场。喜力公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喜力将非常关心并且留意中国市场的动态发展,以免错失任何的发展良机。而定位在年轻、时尚、潮流的生力啤酒,除了在广告上不断创新外,还在销售中端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如近来在夜场开展"生力清啤竞饮之王"比赛等,增加其在年轻人中的知名度。其相关人士表示,不论是夜场,还是中餐、卖场,总之生力不会放过任何的销售渠道。
这里面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品牌推广各出奇招
外资品牌向来都特别注重品牌的塑造和推广,因为在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就是品牌威力显现的时候。
蓝带重塑品牌选择了体育作为其支撑面,不久前,其公司副总经理赖建生在"蓝带杯"中国功夫、泰拳争霸赛新闻发布会的讲话中指出,蓝带啤酒希望通过参与体育赛事,提升企业的文化品味,增强员工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在市场竞争中的拼搏进取的热情。无疑,通过参与这样广受关注的体育赛事,还可以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无独有偶,百威也选择体育作为他们品牌传播的途径,如连续三界的"百威大学生足球联赛",2002百威6人足球挑战赛等。
出此之外,外资品牌啤酒更是在广告创作上不断地推陈出新,希望把自己品牌的定位和具有的文化内涵传递给国内的消费者。嘉士伯、喜力一直坚持用外国人作为他们广告的主角,推介他们或是轻松或是幽默的内涵,而生力为拉近和中国消费者的距离,一直用国内消费者熟悉的明星作为广告的主角,之前有梁家辉,现在是周星驰。在创意上则是跟随时代的脚步,象其今年推出的"上网篇"便给消费者以动感、时尚、潮流的感觉,得到广大年轻消费者的认可。另外,百威、蓝带也都投入巨资打造自己优质、高档的形象。
加快布子重点市场
在全国大品牌抓紧时间攻城掠地,新的外资品牌不断来临的时候,这些老的外资品牌都很清楚,如果只是守住某个区域市场,无疑是增加了自己品牌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风险,所以他们也纷纷迈出了扩张的脚步。
百威继武汉市场后,成功进入了广州、北京、上海等市场,并且在这些市场呈现蒸蒸日上的态势。目前其全国销售网络由遍布全国的40多个主要城市的100家独立零售商组成,并且已培养起一支专业的销售和市场推广队伍;蓝带、生力等在华南有一定的根基以后,亦将悄然走向全国的主要城市;喜力以上海为总部,在华东市场已取得良好的战绩,同时其在国内各区域市场正在逐步成长、发展。
以上种种迹象均表明,中国啤酒市场正起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是巨头们利用资本和规模的实力进行着合纵连横,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各显神通谋求生存与发展,处于中间的国际啤酒企业将会运用其在管理和市场方面丰富的经验继续在中国啤酒市场上分得不小的一块蛋糕。
本报记者张蓉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