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地处河北省怀来县的中法葡萄种植与酿酒示范农场(以下简称中法农场)的第二阶段建设工程———占地5000平方米的酒庄工程举行了奠基仪式。
其实要论规模,这是个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葡萄园:仅有500亩地,每年也只有200吨酒的产量。
但是你别小瞧了这个小家伙,它不仅全套引起法国正宗的种苗、设备和技术,还有多位法国专家常驻现场,亲自进行管理指导工作。而且它的一举一动,几乎是中法两个国家的整个葡萄酒产业都要睁大眼睛密切关注的,因为它是温家宝副总理在1997年访问法国时,亲自促成的示范性工程。
小庄园大作为
如果古人诗中“葡萄美酒夜光杯”所述属实,那么中国人喝葡萄酒的历史应该有几千年了。但真正开始以“产业”对待,似乎是近些年的事。尤其是在1995年、1996年的中外葡萄酒大战之后,是作为一个“舶来品”般的产品而被广大国人熟知和接受的。
经此一役,不仅使得市场格局重写,而且行业规模迅速由1996年的17万吨增加到2001年的30余万吨,成为世界葡萄酒生产的第八大国,并涌现出张裕、长城、王朝等一批产值超亿元的大型生产企业。
但时至今日,更多的是此伏彼起的价格战、终端战、基地战、广告战……而种种大战的背后,则是企业利润的迅速摊薄和未来方向感的丢失。
最近兴起的“酒庄”战,则似乎又给了市场一个新的信号。
这一回又是从行业老大———张裕公司展开的:2001年,张裕首期投资4000多万元兴建了我国第一家葡萄酒庄园,并于当年的8月8日,引进法国最大的葡萄酒企业卡斯特集团作为合作伙伴,共建此项工程,从而正式开启中国酒庄运动。继张裕筹建酒庄开始,先后有云南红、西域、新天、华夏等葡萄酒生产厂家声称也建立了高档次的酒庄,如果要算上一些更小的企业,那就更多了。一时间,葡萄酒庄文化在中国红红火火。
如果说以上厂家属于市场自发行为,那么中法农场工程则是政府的手在强有力地推动了。因为在中国,“示范”的背后接踵而来的必是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在现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能够让中央高层心动,也必定是其背后的效益。中法农场的负责人董继先指出:“一般人会以为‘示范’的是模式,但我认为应该是其背后的效益。”
庄园作为西方葡萄酒文化的灵魂,起源于法国。其特点是小而精,体现的是自己独一无二的特性,实行的是自己种植、酿酒和销售。讲究葡萄的种植、管理、葡萄酒的酿造到销售一条龙作业,把葡萄酒的质量控制前移到种植现场环节,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的控制。力图在每一个环节上保证酒的品质,也最大可能地体现自家的酿造风格。而且每个庄园的规模都不大。以著名的葡萄酒产区———法国波尔多地区为例,该地区共有11万公顷葡萄园,却有1.2万家酒厂。一家平均下来只有9分地,是典型的小农作业模式。而且大约有400多家经销商,来做整个波尔多酒走向世界的销售工作。
张裕此前的生产经营模式应该是美式流派———讲究工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追求最大可能的市场份额。这一点也是国内目前的主流生产厂家的模式,张裕、长城和王朝三巨头都是如此。三家在2000年的销售收入占了整个行业的61.9%,这点与美国的葡萄酒市场的发展模式别无二致。世界最大的葡萄酒厂———美国加州太平洋葡萄酒集团,其年产量达80万吨,是中国市场总量的2倍多。但其弱点是缺乏葡萄酒应有的文化底蕴,处于市场的底端,这些企业缺乏能够占据高端市场的产品,便是明证。
“三大”们虽然个子都不小,但赢利能力却一直为业界所垢病。以长城为例,每年的销量为2万多吨,销售额将近6亿元人民币,但一年的纯利润也就在2000余万元。而它的近邻———同处一县的中法农场,在2004年完全建成投产后,年赢利估计也将达2000万元左右。要注意到的是中法农场只有500亩地,每年200吨酒的产量。
法国经过原产地命名的庄园酒,一直占据世界葡萄酒市场金字塔塔尖的局面,也正验证了这一点。甚至在法国夏朗特地区有些庄园,其酒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06年。
显然,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和物种的多样性,使得国内9个比较有规模的葡萄种植区域的特色都不一样。近几年西部葡萄酒生产企业群,就是以特色性迅速崛起的,这从2001年的东西葡萄酒战中也得到验证。
在现有市场的垄断竞争格局下,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入壁垒,新进入的企业的营销成本将会不断提高。大量新兴的、区域性的品牌,在面临自身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走出区域的局限性,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法国的葡萄酒庄的运作模式显然给了他们一支取胜的利器。
原产地保护
给特色一个持久的机会
而中国目前大力推行的原产地命名保护制度,将使这些地区新秀们有了一条安全的捷径可走。这对中国的9大葡萄产地中大量的中小酿酒企业和种植农户来说无疑是个福音。我国于1999年8月颁布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并于同年10月开展了试点工作。
原产地域产品命名保护制度(以下简称原产地命名)也源自于法国,是一种保护特色产品的强有力的法律手段。因为产品的特征来源于产地,是产地赋予它一个与众不同的个性(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土特产”),与现代工业生产中不惜代价的、强大的生产力机制不同,原产地命名产品注重的是百年传统、特性和质量。
以绍兴酒为例,它历经了24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绍兴酒工艺和传统文化。以其独有的鉴湖水、原料和酒药,再加上独特的酿造工艺和储藏方法以及特殊的地理、气候、湿度、温度、日照等环境,才构成了绍兴酒的特色。
政府通过原产地命名对绍兴酒进行监督,对绍兴酒的品质提供保证。它保证消费者买到他们想要买的东西,也保证企业能够得到他们该得到的回报———由于绍兴酒本身产量有限,市场竞争也就有限,通过产品差异化使得它因此也获得了非常高的附加值,高昂的附加值给予生产者高额回报,从而保持了一个产品生命的持久性。
过去曾经因为缺少必要、有效的制度保护,绍兴酒深受假冒之苦。大量的日本、台湾、东南亚等非绍兴地区的黄酒纷纷冠以“绍兴酒”之名冲击市场,甚至出口。在国际市场上,三分之二的份额被产自台湾等地的“绍兴酒”所挤占。真正的绍兴酒生产者却艰难度日。
实行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后,日本厂商马上公开声称,以后没有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志的黄酒一律不买。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在日本市场,台湾产绍兴酒的份额已从过去的80%迅速下降到现在的25%左右,并还在下降,台湾生产绍兴酒的厂商甚至在考虑放弃绍兴酒的称谓。真正的绍兴黄酒迅速大举收复失地,产品价格也随之高涨。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虽然都是小规模的传统的酒庄模式,但却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因为他们在协会的组织下,以原产地命名的整体品牌出现,打的是产地品牌(如波尔多酒)而不是企业的商标品牌。商标是共用的,只不过在下面注明是谁家生产的,是哪个酒庄的,这样对外的宣传和推广费用也很低,严格而细致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波尔多地区的酒厂从内部来看,虽然小而分散,但对外却是一个强有力的面孔。
庄园酒的特色如果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我国大量的中小企业就将有了自己差异化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市场的格局也将有可能重写。
而张裕的“第二手”准备,会不会是一个先知先觉的市场战略之举?
短板之痒
在国内的酒庄运动中,似乎缺乏必要的根基———协会,真正能够起组织和协调作用的行业协会。法国的酒庄能够常胜不败,根源就在于行业协会起到的“一根筷子易折断;百双筷子顶大梁”的抱团效应,以及有效的内部会员的质量与产量的协调和计划性。法国众多的中小企业没有陷入中国企业式的恶性循环,也是由此;原产地保护制度有真正的生命力,也是由此。
而国内的协会,批评者说,他们是“忙于赶场、参加各种仪式、发布会,轻率地命名和授予称号”,却“没有发挥本该由他们实施的协调沟通作用”,而这种作用是“行业协会存在的基础”。甚至一位业内官员也坦言:“行业协会本来应该发挥协调、提升产业水准、维护行业利益的作用,但现在我国的行业协会没一个能够做到,甚至没意识到。”作为一种外来的管理模式,让人不由的感叹“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
如果没有能够为行业利益着想、真正有效而且高效的行业协会来发挥作用,当心平气和做精品、谋长远者的利益得不到保证时,当葡萄种植户为了产量而故意多种、酿酒者为了数量而粗制滥造时,中国的庄园运动又要步“淮南的桔,到了淮北成枳”的怪圈。
热力推荐摩托罗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机图片专区,最炫、最酷、最流行!
和心爱的她养个短信宝宝,体验浪漫虚拟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