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孙洪磊杜继昌
啤酒行业是中国开放度较高的行业之一,也是不享受WTO缓冲期保护的行业。加入WTO之后,中国啤酒业加速了兼并重组的步伐,年产5万吨以上的啤酒企业80%都与国外著名啤酒企业合资,出现了“群狼共舞”的战国态势。但是,加入WTO,对于中国国内啤酒企业来说,仍然是挑战大于机遇。
据国际权威调查机构AC尼尔森,近期对全球90多个啤酒和饮料品牌的调查显示,有9个品牌在2001年的增长达到或超过10个百分点,其中,啤酒的增长率最高,是食品和饮料中增长最快的一个。根据调查表明,欧洲、美洲市场已经饱和,在WTO平等待遇的条件下,洋啤酒会卷土重来,对中国啤酒企业构成更强大的攻势。
有关专家认为,中国啤酒企业应采取三方面的应对措施,迎接加入WTO后的冲击:
一、欲求长寿必先“缩身”。缩身,意味着产业要集中,把企业全部资源和精力都集中在最具优势的产业上;再有是环节集中,只做一部分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事,把其他旁杂的事情分散到其他专业型企业去配套。中国啤酒企业往往抱着万事不求人的心理,只要是产品上需要的东西,如包装、运输等,都认为应该由自己做,怕这些环节包出去受人制约。实际上,在强大的竞争压力下,临近企业间的相互配套,优势互补所产生的协同效益不可估量。以市场交易关系取代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交易成本比企业内部的管理成本要低。
二、国内啤酒业需要避免重复同质化、趋同化竞争悲剧。你做的,我也去做;你不去做,我也不去做。这样的竞争唯一的手段就是价格战。其实,啤酒企业通过价格战是想先把规模做大,然后是薄利多销。但是当价格战成为几乎所有企业采用的方法时,会导致整个啤酒行业没有后续投入,路越走越窄。产品趋同化使得价格过低,利润空间过小,品种单一,质量下降,消费者选择的余地会越来越小,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也会不断下降。
啤酒行业应首先强调“性价比”这个概念,也就是说,怎样才能更快的满足市场需求,做事情比别人快半拍,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趋势创造出产品的个性,形成自己的系统创新能力。这种竞争成熟后,顾客不会过分看重啤酒是怎样酿造出来的,而只是挑选他所需要的东西,价格在这时只是吸引消费者注意的一部分,但决不是决定性的。因此,啤酒行业要在产品上下功夫,在品牌、服务和产品创新上,做出企业的个性来。
三、让IT渗透到啤酒业整个系统。现在技术发展和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整合国际技术和资源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能否高效合理的调动各方资源,最大限度的适应市场动态变化的周期和幅度,是企业成败的关键。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在功能上增强、集成了供需链环节上包括物料和成品在内的运输、仓储、质量等跟踪管理,并且供需链各方信息由串联式的传递方式更多的向时域上的同步共享的方向发展,使供需方能尽早获知各方面的信息,及时决策和调整。
业内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啤酒业的较量,就是创新能力的较量,谁能在效率和创新上做的更好更快,企业就可以保持领跑的优势。(新华网)
热力推荐摩托罗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机图片专区,最炫、最酷、最流行!
新浪手机图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载最新图片送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