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尽
价格战是近年中国市场的一大景观,满街的“跳楼价”、“出血大甩卖”早已让人见怪不怪,倒是花样繁多的品牌价格大战时常让人生几分惊讶,今天某某空调打破分体价格底线,明天便有人在此基础上再跳水,未几日又有某彩电宣告全线降价……一时间,价格战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打价格战者虽不乏行业巨头为清理门户、扩大市场份额的营销策划,但更多的则是不得以而为之的跟风或无奈之举,甚至为赢得眼球弄点噱头的新闻“炒作”。在这一波又一波的价格战中,参战各方战果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只是知道整个家电制造业的业绩全线滑坡,不少行业巨头更成为亏损巨头。而与此强烈反差的是,那些在中国销售的国外品牌却甚少加入这种价格混战,即便偶尔为之,也是悄悄地干活,绝不大肆炒作。于是,人们又看到某外国一个品牌的盈利比中国全部家电业总和还多的报道。
价格战的硝烟背后暴露出目前企业界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幼稚和浮躁。一是将市场竞争简单化,二是以为价格战能迅速扫荡同类其它产品,从而形成“惟我独尊”的行业垄断格局。这些年,人们听到的最多的理由是,国外某某行业只有一两个厂家,而中国则有一两百家企业。其实,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国外的行业整合经过了几十甚至是上百年的漫长历程。而且,那些都是完全的市场行为。中国的许多企业并非市场化的纯经济体,而是背负了太多经济以外的因素(诸如地方官员、企业管理者的政绩考核,地方税收、就业等)。所以,以为单靠价格战便能迅速将各地“山寨厂”清出市场,恐怕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我以为,中国的产业整合同样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其不切实际地整日琢磨着如何一夜间吃掉别人,不如埋下头来,在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上多下点功夫,可能效果会更好。其实,经济社会也与自然界一样,有一个互相依附的生物链,雄踞于金字塔顶端的狮子老虎(这就像企业界的行业巨头)毕竟是少数,做大行业巨头固然风光,但做一个分类产品、分类行业的小鸡头,其所获利润往往会比那些大巨头、大品牌更多,更实惠。
有人说现在的企业不打价格战是死,打价格战是找死。换个思路想问题,为什么就不能多找找“活”的出路呢?
热力推荐摩托罗拉 三星 三菱 松下手机图片专区,最炫、最酷、最流行!
新浪手机图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载最新图片送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