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本巨头为哈啤撑腰这几天,哈尔滨啤酒集团的总经理李文涛频繁地往返于香港与内地之间,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实现哈啤在香港主板上市。
根据记者手头掌握的招股书表明,哈啤此次初步拟发售2.4亿股,其中10%为旧股,每股招股价介乎1.38至1.59元,集资额3亿至3.5亿元,以中间价1.39元计算,上市摊薄后市盈率为15.4倍,6月27日开始在联交所挂牌。
此次哈啤上市,啤酒业界对其保持了百分之百的关注,“哈啤上市本身并不值得奇怪,让我们警惕的倒是一些国际资本巨头开始显山露水”。
在这些巨头中,牌子最亮的无疑是嘉诚亚洲有限公司。在此次上市过程中,嘉诚亚洲有限公司一直是以全球协调人兼建账人、联席保荐人和联席牵头经办人的名义出现在台前的,而与嘉诚一起出现的还有第一上海融资公司、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等大佬。
除了这些显现台前的巨头外,隐身在幕后的资本同样令人惊诧哈啤的“魅力”:哈啤作为中外合资公司,上市前哈尔滨市驻港窗口公司国利发展持有48%权益,余下52%股权则由中企基金持有,当中成员包括富达基金及专门投资中国的美国基金。哈啤上市后,两大股东是哈尔滨市政府在港的一家窗口投资公司和马来西亚基金,两者将分别持有34%及39%股权;沪光国际(770)则持有总值1400万元的可换股债券。
“这些资本巨头聚集在一起的能量可想而知,一旦爆发,将引发啤酒业资本战的白热化。”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如此表白。
利用资本突围早在去年8月,哈啤就一口气地收编了原本属于粤海啤酒在东北的三家厂子,而这仅仅是哈啤“固守东北、伺机扩张”战略的第一步。在“先做大后做强”的啤酒业内,并购无疑是达到目标的最直接的方式,而并购需要大把大把的钞票。
“本集团将专注于巩固东北地区庞大的市场,与此同时,亦以其本身于东北地区市场的品牌领导地位,来发展中国其他具有庞大市场潜力的地区的市场”,“本集团将继续寻求可扩大其生产规模及扩充全国销售网络的协同效应的策略性投资机会”,招股书上的这段文字很直白地表达了哈啤上市的真实用意。
有资料表明,在1998年到2000年期间,中国10大啤酒集团年生产能力的复合平均增长率约为17.8%,而同期中国所有啤酒公司的复合平均增长率约6%。所以,有专家认为,中国竞争激烈的啤酒市场对拥有庞大生产规模的集团有利,而那些生产能力低下的中小型啤酒公司将最终被市场淘汰或并购。
想必哈啤很清楚这一点,但在哈啤看来,要想把自己的业务做到全国,首先要做的必须是摆平华润啤酒这匹黑马。从1993年底,华润收购沈阳雪花啤酒厂的8年间,华润挟资本优势先后将沈阳、四川、安徽等地的13家啤酒厂招至麾下,拥有几十个地方性品牌。
在2001年10月,华润吞下蓝剑啤酒,完成中国啤酒行业有史以来最大一次购并。
而让哈啤和李文涛大为光火的还不仅限于此。2001年,华润作出了收编哈啤的战略布署,但遭到了对方的回绝。此后不久,粤海有意放弃东北的三家厂子,而在这三家中,吉林银瀑的战略位置至关重要。当时,参与谈判的就有哈啤和华润,最后哈啤如愿以偿。在这种情况下,华润啤酒方面感到局势的严重性,开始对东北市场重拳出击,构筑了对哈啤的包围圈:先是兵临城下,在黑龙江成功并购了当地第二大啤酒新三星,接着分别在辽、吉、黑三省成立了销售公司,建立拉网式的销售网络。华润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通过打压使哈啤屈服。2001年下半年,双方开始在长春激烈交火,据华润啤酒集团内部资料信息表明,打了近一年的“长春战役”最终以哈啤没有得到便宜而告结束,据可靠消息说,哈啤失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撑自己在长春市场上的促销推广战略。这或多或少地让哈啤感受到资本的力量。
有业界资深人士评论说,哈啤虽然是一个百年品牌,但由于资金的限制无法“两条腿”走路。此次哈啤上市成功,将利用品牌与资本的双重优势,与华润搏杀。
今年6月中旬,李文涛就迫不及待地向公众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公司因为产品主要在哈尔滨、黑龙江一带销售,所以,公司的收购战略“将最关注东北市场”。而这恰恰与招股书上的说明相得益彰,本次计划筹集资金的“约1亿港元用作日后扩展,包括日后可能进行的收购及资本开支;约2千万港元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风险犹存正如故去的彭作义所言,并购是一把双刃剑,哈啤突围的胜算究竟有多大?
哈啤5年多来,先后并购了海伦酿酒总厂、哈尔滨亚洲啤酒有限公司、鹤岗啤酒厂、吉林国人、佳木斯佳凤、吉林银瀑、牡丹江镜泊湖等啤酒厂,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一霸的市场地位。但艰难的整合却是哈啤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截至2001年末,哈啤所收购啤酒厂录得股东应占日常业务亏损额净额约600万港元。因为收购是由2200万美元的银团贷款以及5840万港元的股东贷款作为资金,哈啤因此产生额外的利息负担。而这恰恰是“收购及将所收购啤酒厂与本集团整合需要投入大量经营资源”的结果。
此外,啤酒的销售一般采取分销与直销相结合的方式,而在分销网络上,并非独家。
也就是说,任何一家分销商都有可能经销不同公司的产品,而经销商选择的标准就是看哪家公司给的利润多。这就造成了分销商可能流失的结果。
“激烈竞争可能导致客户流失到竞争对手手上,挽留现有客户或招揽新客户的成本增加,或因价格竞争带来的低收益,结果对营运成绩产生不利影响”,而这有可能导致哈啤“不能继续保留其于东北地区的现有市场地位”,哈啤集团的一位高层这样说道。
证券人士分析说,虽然哈啤上市可以为其融来资金,但在一定期限内并不能改变其在财务上的压力,这将影响到哈啤的全盘战略的实施。截止到去年末,哈啤的资本与负债比率已经高达约226%,如果哈啤将融来资金中的1.5亿港元来削减其部分债项,也只能将比率减到102%左右。
将融来的钱用于并购和营运,一方面将面对因为整合和并购可能导致的债务和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将面对因为激烈竞争所产生经销网络缺欠的可能,投入与产出不能成良性循环的话,哈啤利用资本突围的梦想将会破裂。
看来,哈啤在今后的路途上,还有许多的磨难等待着去克服。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随着哈啤的上市成功,中国啤酒业的资本战将更加白热化。(记者韦三水)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