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时值啤酒消费旺季,一声声啤酒瓶爆炸伴着血淋淋的伤人消息不断传来,而爆炸伤人的直接“杀手”大多是非“B”字啤酒瓶。国家对非B瓶早有明文禁令,并且三令五申,但让人失望和气愤的是事实上却屡禁不绝。本报将对此进行连续报道,让大家明白到底谁是非B啤酒瓶背后的“真凶”,以使无辜的消费者不再遭受这种无妄之灾。
本报讯(记者李海菊、刘勇)被非B啤酒瓶炸伤左眼的衡水1岁小患者小明(化名)住院治
疗近一个月了,至今他的左眼还蒙着纱布,不时地哭闹。与此同时,承德围场的啤酒经销商史先生也同样因为被非B啤酒瓶炸伤而承受着本不该承受的痛苦。时下正值啤酒的消费旺季,非B啤酒瓶爆炸伤人事件屡屡发生。据介绍,仅衡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眼科一个月内就接治了近10名被炸伤的患者。
6月20日,小明的姥姥介绍说,5月26日早饭时间,家里人想喝点啤酒,就把在冰箱里冷藏着的一瓶“钟楼”牌啤酒放到了饭桌上,小明的妈妈抱着小明刚想坐到桌子边吃饭,突然,“砰”的一声,啤酒瓶爆炸了,炸飞的玻璃碎片正好扫在小明的左眼上,孩子眼睛被炸伤,医院初步诊断为“左眼角巩膜穿通伤”。
记者随后来到了小明家,看到那个炸伤小明眼睛的啤酒瓶的瓶盖还没有开启,该酒瓶上看不到国家明令要求的“B”字标识。其他已经喝完的7个空瓶中只有一个有B字,但并未注明是哪一年的。而另一捆还用绳子捆着的一捆“钟楼”啤酒中只有3个带B字的瓶。
史先生是承德围场县城子乡的一名经销商,6月12日他在搬运啤酒时,箱中的一瓶啤酒突然发生爆炸。玻璃碎片将他的眼睛和面部划伤。经有关部门检查,炸伤史先生的啤酒瓶也为非B瓶。经调查,在史先生所经销的啤酒中,绝大部分都是符合国家标准的B瓶,但发生爆炸的恰恰是其中极少数的非B瓶。
衡水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眼科的一位大夫对记者说,入夏以来,正是啤酒消费的旺季,近一个月内,他们科就接治了近10名被啤酒瓶炸伤的患者。
相关链接:什么是“B”瓶
1999年3月5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发了《关于实施啤酒瓶强制性国家标准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99年6月1日起,市场上销售的啤酒必须使用“B”字瓶,且“B”字瓶的正常使用期限为两年。
“B”字瓶的标准如下:
1.每件产品应在瓶底以上20mm范围内打有专用标记“B”、以表明是盛装啤酒的专用瓶,标记字体大小以2号印刷字体为标准(长×宽约6mm×3mm)。同时应在该区内标明生产企业的标记,生产的年、季。瓶底支撑面上应有点状或条状标滚花。
2.对于轻量一次性使用啤酒瓶应有明显特征,不允许回复使用。每件产品应在肩部醒目处打上“非回收”字样,字体以1号长宋字体为准(每字长×宽约8mm×5.5mm,字距2—3mm)以示区别,防止与其他瓶子混淆。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