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4月10日电(记者姜雪城王丽)在一些贫穷落后的西部农村,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市
场需求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之一,被农民形象地称为"铁杆庄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西部不少地方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条件很差,尤其是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地方
依靠调整农业结构增收的空间非常有限,好多农民便选择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据来自宁夏、甘肃和贵州统计部门的信息,最近几年,三省区农民的以劳务输出为主的工资性收入部分呈现出逐年趋
旺的增长势头,年均增幅达到了10%;而在三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劳务收入所占的比重均已超过30%。去年,甘肃省
输出劳务近238万人次,总收入达30亿元,农业人口人均602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
自1995年以来,宁夏西海固地区连续发生大旱,当地政府部门不约而同地将目光盯向劳务输出,鼓励农民离开贫
瘠的土地外出去打工。最近两三年,全地区每年输出劳务50多万人次,年劳务纯收入约定6亿元左右;打工农民年人均劳务
现金收入千元以上,既确保全家老少灾年温饱,又活跃了当地的消费市场。
固原县大湾乡牛营村780名男女劳动力,就有245名常年在外务工,加上季节性输出的每年总数超过670人次
,年劳务总收入达80多万元。如今,村民们不仅稳定地解决了温饱,许多家庭还推倒旧屋盖起了新房,购置了电视机和各种
农机具。据村里的干部给记者算支出帐,仅全村盖新房和购农用车的钱款,总额就接近200万元。
劳务输出从旁门左道嬗变为富民产业,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烈焰,首先是群众自己转变观念的结果,但政府部门也
功不可没。各省区都较早地把劳务输出纳进扶贫战略,出台了相应的保障政策和措施,同时,通过建立各级劳动服务站、开辟
劳务基地、动员能人带动等行之有效的办法,千方百计搜集信息,不断强化输出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宁夏西海固地区各县均实
行劳务输出县长负责制,政府部门建立了较为健全的信息管理网络,并利用闽福宁对口帮扶和驻各地的办事机构,大量收集劳
动用工信息,再通过乡级服务站传递到农民中。据统计,去年,西海固地区总共输出劳务57万人次,其中,有组织输出的约
为27万人次。
记者在三省区的采访中得知,劳务输出让众多西部农民增收,也使部分昔日只会下地耕田的泥腿子积累了资金、锻炼
了胆识,近年来,一些打工者相继回乡兴办企业或经济实体,又掀起了一股投资热潮。
在外闯荡十多年,贵州省一批打工仔、打工妹"小鸟"变成了"凤凰",如今迎着西部大开发春风返回故里,用辛苦
劳动集聚的资金投资谋取更高收益,变成了一支激活当地农村经济的生力军。而据来自甘肃省劳动部门的信息,“九五”期间
,全省返乡务工者的固定资产投资达4.7亿元,利税总额超过9400万元。他们创办的企业和经济实体,还安置农村剩余
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近3300万人次。(完)
股票短信一问一答,助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