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经新闻 > 南风窗预告 > 正文
反思篇:市场被分割之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1年11月19日 16:15 《南风窗》杂志

  本刊记者冷啸

  有形与无形的关卡

  在广东,1公斤龙眼的批发价在8元左右,到北京批发可卖到16元。若用解放牌卡车从广州往北京贩运,一车按5吨计,那么,每车两地的差价是4万元。广州到北京运距2300公里
,汽油费大约2000元。加上司乘人员的吃饭住宿,单程5000元足可以打住了。就算放空车回来,来回1万元,也还有3万元的赚头。而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司机愿意做这样的买卖——有一种成本让他们无力支付。那就是:关卡太多。过桥费、过路费,一路不断。有的地方,短短几十公里,要交三四次费。各种名目的罚款,更是接连不断:超高、超重、超宽要罚款,大灯、转向灯不亮要罚款,车容不干净要罚款……这些费用林林总总算下来,没有三四千块打不住。

  关卡,这个中世纪城堡之间的铁锁,横亘在中国境内的每一条公路。有时,关卡的旁边就是“欢迎您进入某某境内”的大幅招牌,让人感到一种善意的嘲讽。这是有形的关卡。无形的关卡更是遍布我们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您是农民,要进城,对不起,要花钱办“三证”;您是上海人,要在北京上学,对不起,要交“赞助费”;您是私企老板,要到银行贷款,对不起,没门;您财大气粗,要经营信息业务,对不起,主管部门不给您发“运营证”……

  市场就这样被分割了,要素就这样被凝固了,投资的热情就这样被冷却了,经济就这样低迷了。——经济学家张维迎早就说过,如果把诸如审批制一类的“壁垒”统统废除了,中国的GDP至少增长30%。

  那么,且看我们的市场是如何被分割的。

  资本市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是分割的。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尚不可以自由兑换,汇率和银行利率离市场化、国际化尚有距离。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也彼此隔绝。就国内市场而言,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分割,证券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分割,A股与B股的分割,A股中又有国有股、法人股、公众股的分割。这些,固然有“适合国情”的因素,但谁能说,这种明显有利于国有资本圈钱,有利于地方政府部门渔利,乃至有利于监管部门寻租的“制度设计”,对某些人来说不是正中下怀?

  产品市场——湖北的富康轿车要进上海,被8万元的“挂牌费”挡住。湖北以牙还牙,来一个7万元的“特困企业解困资金”,轻而易举地就将上海的桑塔纳扫地出门。难道,这就能使它们都安守本土,互不进犯?大概,就是这种“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让中国几乎每一个县都有自己的酒厂,每一个省都有自己的汽车厂。现在,每一个省都想有自己的“硅谷”。白酒、啤酒、烟草、家电、医药等行业,也演绎着同样的故事。表面上是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其实,市场已被权力分割,或者被权力划上了保护圈,阻挡一切异己的“妖魔”。

  劳动力市场——且不说城乡两个劳动力市场被户籍制度隔离起来,就是城市劳动力而言,不同城市的劳动力流动依然要受户籍、档案等关系的掣肘。如果说,“城市户口”是农民终生的梦想的话,“北京户口”则是许多在京的外地打工者心中的痛。户籍歧视给每个城市的公民在就业、工资、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它造就了两个群体:歧视者与被歧视者。

  信息市场——政府垄断了80%以上的信息资源!不要觉得奇怪,在计划时代,什么不是政府的?遗憾的是,这些能创造价值的资源,绝大部分被政府闲置、浪费着、包裹着,有的甚至被视为“绝密”。但是,许多政府官员们似乎并不需要太多信息,拍脑袋就行。而真正的“小老百姓”却信息极度缺乏。农民每到丰收的季节就如热锅上的蚂蚁:水果熟了,买主在哪里?

  壁垒是什么

  18世纪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早就阐述过:没有政府干预的自由贸易会给交易的双方都带来好处的。相反,垄断、高关税等贸易壁垒,将最终损害双方的利益。20世纪70年代,一位叫贝克尔的经济学家用数学模型证明了:歧视将使被歧视一方的利益受损,反过来也会损害歧视者一方的利益。WTO组织,正是基于一种对贸易自由主义的信念,在全世界范围内号召消除一切贸易壁垒。

  今天,中国已经踏入了WTO的门槛。国际大市场的图景即将展现在我们眼前。也许,此刻,正是我们需要反省:谁妨碍了我们致富?谁阻碍了我们建立统一的大市场?

  是壁垒,冷冰冰的壁垒。是那些有形的壁垒(各种封闭隔离的制度)和无形的壁垒(一切不平等的观念和歧视的态度)。

  地方保护主义就是这样一种壁垒。它几乎成了市场一切祸害之源。无论是走私、造假、骗汇、逃税还是豆腐渣工程、企业欺诈上市、逃废债务,往往背后都活跃着地方政府的身影。对于“市场封锁”而言,不过是小菜一碟,他们完全可以明目张胆,拉着“发展地方经济”、“维护市场秩序”的大旗。企业在“红头文件”所代表的专政力量面前,只能一次次惊惧,嘘叹,无奈,妥协。告状,有出路吗?连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一次内部讲话中都感慨:“地方法院快成了地方的法院了。”法院法官由地方政府财政供养,自然有“各为其主”的倾向。对企业来说,反抗或许是最愚蠢的自杀行为。“地方保护主义嘛,它们也有其存在的理由。”最后大家都这样以“同情”的方式默认了。

  部门保护主义也是一种无处不在的藩篱。工商、税务、质监、卫生、防疫,都可以轻易在市场捞一把。国土部门可以方便地操纵土地价格,房管部门可以“自由裁量”房地产开发的各类资质。就是教育部门,也不会放弃“发学生财”的权力:据说,户籍制度改革的最大阻力就来自教育部门,因为教育部门可以借助现有的户籍隔离来坐收“赞助费”。为了利益,原来没有的部门可以创造出来。郑州不就创造出来个“馒头办”?而各地的“商整办”、“纠风办”多如牛毛。对一些特殊的部门——行业垄断,从总理到百姓,人人喊打。但垄断行业并没像过街老鼠那样四处逃窜,也没有像落水狗那样可怜兮兮。相反,它们倚仗靠山,不管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还有的壁垒是来自观念上的。“保护民族工业!”随着每一个开放的步伐,都会隐约听到这样的声音。80年代,这种声音以“抵制日货”、“抵制美货”的极端方式出现。90年代,动辄以“警惕外资”来危言耸听。到现在,更多是期望政府给自己特殊的优惠政策,或者限制、打击国外竞争对手。其实,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的产业和贸易紧密相联,已经不存在狭隘的“民族工业”了。这种拉“民族”大旗的人贩卖的却是个人和局部利益的私货。当然,我们反对民族主义,同样反对“超国民待遇”。在改革开放之初,为吸引外资而实施的税收减免政策,已经将内资企业置于不同的竞争起点,对内资企业很不公平,客观上造成了对市场的人为割裂。目前,我国银行有近7万亿居民储蓄不能转化为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再片面强调吸引外资,就有欠妥当了。

  还有城乡隔离的二元化的经济结构,使得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不能良性互动,农民甚至有“退出现代化”的危险:除了化肥、牙膏、牙刷等一类的生产、生活必需品外,他们已很少添置工业产品。大量工业产品在城市里“过剩”。这既是过去工农产品“剪刀差”对农村抽血的苦果,也是现实中不断加重的农民负担形成的顽症。果子没长大,农业特产税就来了;猪没养几天,屠宰税就要交了。农民在进入市场之前就挨了一刀,哪有“公平交易”可言?

  还有森严的等级秩序。“国有是大爷,集体是大哥、民营是孙子”,在中国,资本打上了深刻的意识形态烙印,天然就不平等。许多民营企业即便是攀不上国有这位“阿爷”,也千方百计地弄一顶集体的“红帽子”来戴一戴。“民营资本”甚至一度成了血腥资本的代名词,人们不自觉地就把它和残酷剥削、事故频发、假冒伪劣、偷税漏税等联系在一起。其实,资本固有的血腥性如果和“身份歧视”结合在一起,只能使其血腥性增加:能赚钱的不让做,让做的不赚钱,不如铤而走险,捞了就跑。

  这一切,又根植于浓烈的官本位意识。本来,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公仆,是为纳税人服务的。但是,在权力可以寻租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的个别官员随意“拿、卡、要”,他们本身就是市场的藩篱。

  问题的“七寸”

  从计划时代的反对山头主义、本位主义,到市场时代的反对诸侯经济、地方割据,我们高喊“规范市场秩序”已经很多年了。但是,市场割据的局面似乎并没减轻。有报告指出,省际贸易已从1985年相当于全国零售贸易的37%下降到2000年的25%,而一次货运的平均航行里数也由1978年的395公里下降到2000年的310公里。

  应该说,口号式的“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并没有找到问题的“七寸”。

  地方保护主义的根子其实就在“产权缺位”上。名义上是“国有”的企业,实际上由地方政府行使“分级管理”的控制权。地方政府自身利益天然地与本地企业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于是,封杀外地产品,阻止外来兼并,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因此,他们才懒得从什么“产业”、“宏观”、“大局”着眼。而目前对官员政绩的考核体系也是着眼于当地的经济增长指标的。这也刺激了地方官员牟取局部利益的动机。在任期内,急功近利,甚至不惜为短期利益而牺牲长远利益。现行的财税体制,对地方保护主义更起到了助长作用。在实行分税制的时候,为遏制“诸侯经济”的膨胀,中央与各路诸侯进行“谈判”,加大了中央的财权。被“自收自支”逼入困境的地方财政,对本地企业财税依存度大大增高。特别是,当地方政府普遍背上债务,连公务员的工资都难以开出的时候,“枪口对外”就更迫切了。

  一些学者用美国的“两个比重”(财政收入占GDP的百分比;中央财政占整个财政的百分比)来论证中央政府需要集中更大的财权。但他们忘了,美国政府是三级政府,而中国政府的层次达5~6级,地方政府庞大、臃肿得多。这个庞大的官员体系(30个人就要供养一个官员),分布于各个部门,他们要生存,既不能从国家那里获得令他们满意的收入(现在尚不能做到高薪养廉),又不能真正投入市场“游泳”。他们能做的就是,在市场设置一道道明卡或暗卡,过“剪径”的日子。由于队伍庞大,国家监督成本极高,加上法不责众,“剪径”风险非常低,治理难见成效。

  同时,地方保护势力与部门保护势力,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在制定法律、法规的时候,把它们的既得利益固化下来。比如,邮政部门可以规定其他人不允许经营“邮政基本业务”,医疗部门可以拥有“什么是医疗事故”的解释权。甚至,在制订法规的时候,故意模糊,留下巨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为权力寻租提供条件。由于部门多,层次多,政出多门,一些法规相互打架的情况屡见不鲜。

  经济学家张五常说过:“在国民收入里交易费用的百分比只要跌一点点,就会富有很多;但只要上升一点点,就会变得很穷。”而各种市场分割,就是大大地加重了交易成本,降低了人们的“交易倾向”。这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损害无法估量。再则,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造就了大面积的腐败。

  更为严重的是,地方保护和部门保护,乃至各种歧视政策,将给我们惹来国际麻烦。在加入WTO后,许多现在看来“合理合法”的行为,将引起国际纠纷,甚至遭致国际制裁。可以说,中国清除各种“市场壁垒”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面对盘根错节的利益局面,“动刀子”确实困难重重。但是,真正的改革不能“投鼠忌器”,需要的是决心和果敢。这里,有张五常先生经常讲的一个故事:有一次,张五常陪弗里德曼先生去见一位中国的省长,谈到中国的改革,弗里德曼提出一个“砍老鼠尾巴”的比喻。他说:砍老鼠的尾巴要一刀砍下去,不要一寸一寸地砍,长痛不如短痛嘛!但省长问道:弗教授啊,我们中国的老鼠是很多条尾巴缠在一起的,先砍哪一条呢?弗里德曼哑口无言了。

  张五常笑道:所有尾巴一刀全砍掉不就行了!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财经论坛】【短信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9·11”危机与战争的规则
谁在阻击药业连锁
双周人物
双周观点
双周反馈
收容遣送 何时走出悲辛?
失去枷锁主得世界——建立“无界限企业”
失去安全感的美国
南风窗预告专题

新 闻 查 询
新浪个人家园全面升级!


分 类 信 息
订信息获上网卡!
:企业咨询、策划
   诚邀有识之士合作
   打好基础再出国
   婚庆服务找金缘谷
:财通大众的朋友
   特价销售飞机票
:美国新创电脑学院
   世贸战中决胜利器
:欢迎加盟龙腾家园
   天创科贸进修学院
:深圳通宝跳蚤商行
   伊美堂全国招商
:最新飞行器广告
   人大学历学位招生
:滨河精品现房发售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浪商城推荐
  数字卡专题
  • 网通全国IP卡59.99
  • WSG石器时代9折
  • 联通IP卡32.49
  • 吉通IP卡 63折
  • 移动IP卡 48折
  • 网通包月上网卡52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频道商城推荐}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3361   欢迎批评指正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
    北京市电信公司营业局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