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冷啸
以文件的名义
23年前,辽宁省革命委员会下发过一个《酒类专卖管理暂行办法》。这个发黄的“革委会文件”,居然被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作为“整顿市场秩序”的“尚方宝剑”。根据这个
文件,大洼县专卖事业管理局对进入该县的外地啤酒进行了严格的封杀,只允许经营本地生产的辽河啤酒。局长张德坤认为自己是“依法办事”。他说:我们这个部门只有执行权力,而不对哪个文件提出疑问,只要文件没有宣布作废就必须执行。
对于中国的啤酒企业来说,这也许只是无数个荒诞遭遇中较为极端的一个。说其极端,是因为当地政府的个别职能部门居然愚蠢到拿“文革遗物”作为市场经济时代的执法依据。更多的地方则是以“加强市场管理”、“整顿市场秩序”为名发布了新文件,有的干脆不发布任何文件,用“精神”、“口号”就行。
国内某知名啤酒品牌一位姓王的销售负责人就讲过这样一件事:3年前,在江西某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他们的啤酒进行了检验,以各种名义罚了款(在这个行当中,这见怪不怪)。一些质检官员想私下捞点外快,就趁黑到一个存放啤酒的仓库,要里面的工人搬出几十箱啤酒来现场检验。
“检验的方法很特别,就叫工人手拿啤酒瓶,瓶口朝下,看两眼,就说‘没问题’,然后要每瓶给检验费一元。连续‘看’了几十瓶,然后撕下屁股下坐着的报纸,用笔飞快地在上面写字、签名,说这就是检验费的收据。”
“他看两眼,就知道没问题?”王总觉得愤慨的是,对这种“儿戏”式的检测和明目张胆的敲诈,堂堂一个大企业,也奈他不何。
车轮战
当然,上述事情只不过是小打小闹。王总真正头疼和疲惫的是,在一些省市遭受的“车轮战”。所谓“车轮战”就是由技监、防疫、卫生、工商、税务,甚至公安等部门轮番进行的所谓“检查”。
“通常是县里来了市里来,市里来了省里来,3级机构,6个部门,轮番轰炸,层层剥皮,直搞得人筋疲力尽,人仰马翻。”
“车轮战”的核心内容就是罚款。罚款的理由很多,有包装问题,酒瓶问题,瓶盖问题,商标问题,色泽问题,卫生问题,质量标准问题,纳税问题,等等。只要抓住一点点差错,企业就只好认“栽”了。
“比如,啤酒在出厂后的保质期里,色泽一般会发生一点很微小的变化,这并不影响啤酒的质量和口味,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能单就这一项给予处罚。但我们经常因此而被罚款。”市场部的一名经理说。
这种“车轮战”并不是对所有企业都一视同仁。实际上,它只不过是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打击外来啤酒势力,保护本地啤酒企业的一种手段。通常出现的结果是:本地啤酒没有什么问题,外地啤酒到处都是问题。这令广东各大啤酒厂很不理解,因为湖南靠近广东,广东生产各大啤酒品牌都有一定的销量在湖南。
这里面还包含了许多“暗招”。比如,同样是送检,本地啤酒可能第2天就出来结果,但外地啤酒可能一个月以后才出结果。他们可以以各种理由拖延,诸如设备故障,停电,开会等等。即便最后的结果是外地啤酒也没有问题,但是损失了时间价值。这对于“兵贵神速”的商战来说,等于坐失良机。许多企业为应付这种骚扰,专门成立了“危机公关”团队。公关的策略有上中下之分。下策是硬碰硬的据理力争,甚至和政府部门对簿公堂。这几乎是一条自取灭亡的道路,很少有企业使用。“官司打输了,肯定是输了。打赢了,也是输了。我们做企业的,要的是市场,没有力量挺身而出去和不良现象作斗争。”王总坦言。
中策就是交钱认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地方政府部门的要求。不少企业不得不采取这种策略,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中国的许多法规,地方也有一些办法,规定得很模糊,经常是‘视情节严重程度,罚款5000~5万’,操作空间很大,老实认罚,损失可能还小一些。”
上策就是“疏通疏通”。“疏通”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直接塞红包的,有送干股的,也有为“子女”谋福利的。“上策不值得提倡,但十分有效。实际上,相当多的企业就是这么做的。”
喝爱市啤酒
2001年7月4日,湖北武穴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号召全市人民支持武穴啤酒产业发展的通知》,号召全市干部群众“爱我武穴,喝我武啤”,要求全市所有财政供给人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今年内每人购买六箱金龙泉啤酒。
市民一片怨言。而武穴市一副市长却说:在下半年的六个月中,每人每月只有一箱啤酒,差不多两三天才一瓶酒。自己不愿意喝,可以送给亲朋好友嘛。
王副市长说:“7月初,在市委开常委扩大会的时候,几个领导提议,这么热的天,能不能支持一下‘金龙泉’啤酒的发展。作为中部一个欠发达地区,想从银行贷款不可能,财政又是一个吃饭财政,要支持企业发展就只能从引导消费这方面做一些工作。我们提出‘武穴人爱武穴,武穴人喝武啤’。当时大家一致同意,常委和参加会议的人都觉得很好。买六箱啤酒也就是100多元钱。但这可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
可在武穴市那些经销外地品牌啤酒的批发商们看来,政府的这种做法恰恰是创造了不正当竞争的环境。几名批发商说,自从今年金龙泉啤酒武穴分公司投产以来,他们的日子就不好过了。税务、工商、质监、酒类专卖等部门轮番上门,以各种理由对他们进行补税和罚款。其中一人今年已经被罚了5万多块钱。7月3日,金龙泉啤酒武穴分公司又召集他们开了一个“本地产品及厂商联谊会”。会上王副市长说:我们执法部门没有违法,就是违了法,中国法律是活的,违法的只有你们经销商,没有我们职能部门。外面有地方保护,为什么我们武穴就不能保护自己的地方产品呢?
也许,武穴保护他们的“金龙泉”的理由十分充分。因为,金龙泉在外地的遭遇也颇令人同情。这个“外地”并不是别的地方,就是在湖北境内。金龙泉有一摞厚厚的“市场封锁日记”。日记记载了在市场多舛的遭遇:啤酒被抢,货车被砸,业务员和经销商挨打。金龙泉年年都要抽出大量精力分赴各个市场“救火”。
以媒体的力量
一知名啤酒的一名营销经理说,有一次,湖南某媒体记者直截了当地对我们说:“我们湖南的市场有一半都被你们占据了,你们却一毛不拔,不在我们的媒体上投放广告。”
一些媒体对企业也是有“倾向性”的,这种倾向性与地方政府的“倾向性”结合时,企业就可能遭到“暗算”。
2001年7月,一场啤酒大战在湖南岳阳展开,本地产品“岳阳楼”与临澧产“国人”啤酒杀得分外眼红。但是,在这场激烈的鏖战中,明眼人很快就能嗅出其中的猫匿。
7月3日,岳阳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支持和发展“乐邦公司”、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现场办公会”,做出了支持和发展“乐邦公司”、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纪要”。而“乐邦公司”就是岳阳市一家以生产“岳阳楼”啤酒为主的股份制企业。会议讨论了“反倾销问题”,市委主要负责人说:“对外地啤酒要采取登记收费等措施,这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收费,还可以遏制倾销、无序竞争的问题。……要成立啤酒市场整顿办公室。”并强调:“今后全市各大宾馆、政府招待所、各部门、各单位的宾馆、招待所只能用岳阳的啤酒,这是合情合理的。”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要求,并指令质量技术监督局“拿放大镜检查外地的啤酒,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曝光”,工商部门对外地啤酒要加强税费征收,登记管理,自己的宾馆、招待所只能用自己的啤酒。
这还不算。当地媒体对政府的动向心领神会,从中作梗。
7月9日,一份当天的《岳阳晚报》传到了许多商店、宾馆和夜市摊点。头版新闻耸人听闻:《“国人”应对国人负责》。文章称:6月21日,岳阳市及岳阳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一行人在岳阳县一餐馆就餐,发现桌上的几瓶“国人2000”特制啤酒中有“悬浮物”。6月24日,岳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一队将在岳阳楼区范围内抽检的六瓶“国人”啤酒样品送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验。该所在“岳检856”号检验报告书上做出检验结论:“该样品经检验,依据GB4927-91标准规定的指标要求,判为不合格。”
四天后,该文复印件出现在岳阳城区大街小巷的墙壁、电线杆上。
7月23日,《岳阳晚报》又针对“国人”啤酒刊发了同一记者写的文章《悬浮的“国人”令人忧》。与此同时,岳阳县电视台以县消费者委员会的名义刊出公告,提醒观众慎饮“国人”啤酒。
真的是产品质量不合格吗?最有说服力的是:7月26日,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国人2000”特制啤酒进行了严格的检测,认定所有指标均符合标准。那么,为什么岳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会检验不合格呢?为什么还没有等到当事方收到检验报告单后15天内提出行政复议之前就急着“曝光”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无须为自己的检测结果误差承担责任,这种行政机构与新闻媒体联动给企业带来的“名誉损失”,只能由“国人”自认倒霉了。
“失去的是市场,获得的是鲜血。”对于业已恶化的市场环境,一名啤酒营销经理这样痛心陈辞。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