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谈篇]
——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副部长林家彬研究员
本刊记者 何江涛 发自北京
|
《南风窗》:目前国家在整顿市场秩序方面力度很大,各方都在呼吁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您如何看这个问题?林家彬:中国今年11月份就可能加入WTO,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市场规则。WTO规则最重要的精神实质就是不能搞歧视,对各个市场主体必须一视同仁,是一个公平、开放的市场。如果国内都是一个个地方分割、地方保护的市场,不是全国统一的大市场,首先就不符合国际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则。统一的大市场要求不能各地有各自的规则;不能对本地产品是一个尺度,对其它产品又是另外一个尺度;要由市场选择,而不是通过行政命令和人为的手段来选择,不能干预市场自主选择的机制。《南风窗》:政府在建立统一大市场方面应该做些什么?林家彬: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转变职能。世界银行1997年的《世界发展报告》提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一、建立法律基础;二、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三、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四、保护承受力差的阶层;五、保护环境。”这就说明,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做的事主要是创造环境,让市场主体有比较好的表演舞台,而不要自己跳上台去表演。现在我们很多的问题就出在政府自己跳上台去表演,自己出台各种规定,保护一部分,打击一部分。这是属于明显的错位和越位。《南风窗》:根据您的理解,市场的人为分割会带来哪些弊端?林家彬:直接的受害者肯定是当地老百姓,消费者选择的余地被限制了。另外,市场分割也危害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由于地方保护限制了竞争,往往保护了落后,使有实力的企业也不能更好地发展。虽然保护了一时的当地经济利益,但从长远看,它所酿成的恶果仍要自己来消化,会危及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由地方保护引起的市场分割也损害了地方政府的信誉,打乱了全国一盘棋的部署,严重阻碍市场的正常发育,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同时也使得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削弱了中央政府应有的权威。 《南风窗》:中央政府三令五申制止地方保护主义,但为什么屡禁不止?林家彬:产生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原因是:一、政企关系的改革落后于中央和地方分权的改革。中央向地方的分权改革,使得地方政府本身既有很大的行政权力,又作为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很容易产生利用行政权力实现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冲动,这是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根源。二、也有官商勾结、权钱交易而产生的地方保护主义。虽然中央对这种腐败现象一直是坚决打击的,但因为各方面的制度改革没跟上,很大程度只是停留在治标上,离治本还有很大的差距。三、还与目前考察干部的方式有关。上级政府在考核地方领导政绩时往往会以其GDP的增长率、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作为标准,这就在客观上导致地方政府运用自己手中拥有的行政权力,采取一切能采取的手段来取得“政绩”。支持和保护本地的企业,使之在与外地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这是取得短期成绩常采用的手段。 在这几个方面,虽然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往往治标的多,治本的少。这是地方保护主义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南风窗》:大家担心,现在各种特区、开发区都有不同的优惠政策,这是否会妨碍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在西部大开发中,要求优惠政策的呼声也很强烈,这是否也不利于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林家彬:过去的特区大都设在沿海发达地区,优惠政策起到的是“锦上添花”的作用,这种做法是违反WTO的精神的,以后特区要逐步向一体化方向发展。但在相对落后地区,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这属于“雪中送炭”的做法,WTO有关规则是允许的,也是世界各国都采用的做法。WTO规定,对人均GDP在全国平均水平85%以下的地区,可以采取一定的补贴政策。《南风窗》:您开始时就谈到,加入WTO后,统一的大市场不单纯指国内市场,也包括国际市场。在这个统一的市场中,按统一的一般规则办事是关键。那么政府目前能做哪些工作来实现市场统一的目标?林家彬:首先要强调规则的接轨。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应和国际上一般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致。要改变过去靠发行政命令和“红头文件”的方式,在健全法律制度建设上多下功夫。其次,对干部,特别是地方干部的考核机制应该改革。目前的对地方干部的考核办法中缺少关键的一条,就是老百姓是不是满意。目前的财税体制是一种过渡性的体制,税收上按企业的隶属关系划分中央税和地方税。下一步财税改革应取消企业隶属关系的概念,使中央税和地方税的划分与企业的隶属关系无关。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