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觅剑
经济再遇困境
1997的亚洲金融危机犹在眼前,其后两年多的亚洲经济消失在人们的注意之外,而当我们再度关注这个地区时,却发现危机仍然是亚洲经济的主题。
从1999年开始,亚洲国家的经济开始复苏,到2000年,包括在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的五个国家(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韩国),都获得了很高的经济增长率。但是好景不长,从2000年第四季度开始,亚洲国家的经济复苏走到了尽头(这里说的亚洲国家不包括中国,也不包括日本,虽然日本经济也将出现衰退,但它与其他亚洲国家的情况不同),到2001年第一季度,亚洲各国纷纷陷入经济急剧减速的痛苦之中。
新加坡是亚洲的经济明星,但现在它的经济前景是全面衰退。按年率计算,新加坡2001第一季度比2000年第四季度下降11.3%;而新加坡政府今年7月10日公布的GDP数据表明,第二季度GDP按年率计算又比第一季度下降10.1%。新加坡已经是连续两个季度出现GDP负增长,而且第三季度的预期仍然为负,新加坡无疑已经陷入了衰退之中。
新加坡尚且如此,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形势也好不到哪去。马来西亚公布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3.2%,远远低于去年全年8.3%的增长率。韩国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3.7%,低于去年全年的8.8%;印尼第一季度GDP的增长速度从去年的4.8%降至4.0%;香港第一季度的GDP增长率降至2.5%,去年为10.5%;台湾第一季度GDP的增长率从去年全年的6%降至1.06%;印尼、菲律宾和泰国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会在2%左右。
经济增长减速之外,亚洲各国还在股市和汇市双双受挫。其中泰国股票市场指数下降到300点以下,接近危机最严重时期的水平,印尼股票市场指数也创出1999年4月以来的新低点。汇率方面,亚洲大多数国家在金融危机之后改固定汇率制为浮动汇率制,这些货币都陷入了没有政府干预的自由贬值之中,一些货币汇率的贬值程度超过金融危机最严重的1997~1998年间的水平。
三个危机因素
亚洲各国的GDP增长率和股指、汇率显露出亚洲将要再次陷入经济危机。这里曾经是投资的热土,但现在投资者对这个地区十分谨慎,投入这里的资本在逐年减少。因为这个地区导致危机的因素一直存在,不知道哪一天就会爆发出来。第一个危机因素是这个地区对外依存度太高。这些国家的出口基本上都占到了GDP的50%以上。更加严重的是,这些国家对外是单向依赖,单向依赖美国,单向依赖电子产品,摩根士丹利预计亚洲去年出口到美国的IT产品占总GDP的2/5。
从2000年第四季度开始,美国经济持续低迷,IT产业更是一片萧条,库存积压严重,从亚洲国家的进口降低。新加坡去年出口增长16%,今年仅为3%;韩国去年出口增长20%,今年降至2.2%;马来西亚则由去年的18%降至2%;菲律宾和泰国则出现了出口负增长。出口增长是这些国家GDP增长的重要源泉,出口增长减速,这些国家的经济就要陷入困境。
第二个危机因素是亚洲国家国内状况太差。这个地区政治很不稳定,改革受到很多势力的阻碍。印度尼西亚总是以乱的形象展现出来,而菲律宾也出了人质事件,就是新加坡这样政通人和的国家,李光耀也认为革新太慢,不再适应新的形势。这个地区经济状况也不妙,银行和企业呆账坏账太多。现在这些国家都在清理呆坏账,并且在进行企业结构调整,但短期内没有明显的效果。反而使政府财力投入过大,在施行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时捉襟见肘。
第三个危机因素是这些国家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已经发生变化,而它们没有相应的对策。在冷战时期,中国脱离于国际经济之外,因此亚洲各国能获得美国和欧洲大量的剩余资本,并且欧美产业升级时将旧的产业转移至这些国家,同时它们还以廉价的劳动力承担着欧美的制造业。但现在中国加入了国际经济大家庭,加入WTO的步伐也在加快,这就威胁到亚洲国家的地位,它们不再是国际资本的首要选择。就在中国获得的外国投资逐年增长之时,亚洲各国获得的投资却在不断减少。而且中国同样有廉价的劳动力,跨国公司选择在中国建厂,形成对亚洲地区的辐射,亚洲各国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地位。最近Intel呼吁将制造业转移到中国,这对亚洲国家来讲更是雪上加霜。亚洲国家原来赖以发展的经济模式已经由于中国的强大而不再有效,但是它们仍然对这种模式寄予太大的希望。
亚洲国家在金融危机之后,并没有积极地清除上述危机因素,或者在清除中遇到了很大的阻碍。因此亚洲的经济不可能在短期内进入一个稳定而持续的发展阶段,陷入危机的危险一直存在。汉语“危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危险的祸根,二是指严重困难的关头。我们对亚洲是否存在第二种含义的危机还不能确定,但是第一种含义的危机则是确切无疑的,并且这也不是什么新的危机,可以说是金融危机时的危机依然存在于这些亚洲国家。
订短信头条新闻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