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半小时:户口政策也是生产力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10月16日 17:21  《经济半小时》

  安徽省的户籍改革开始于1992年,由于不事声张,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今年7月份,安徽省政府打破沉默,宣布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户籍改革,力度之大全国震动。面对这次跨越式的改革,有人欢呼,有人担心:这是不是一种盲动?户籍制度全面放宽后,是否会对城市形成冲击?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能否应付?记者在安徽进行了调查。

  无为县是安徽省农业人口最多的县,由于人多地少,无为县已经有30%以上的人外出务工或经商,总人数将近40万,而这其中流动到本省内的还不到四万人。“无为县每年劳务输出从银行汇款汇回来的钱有9亿元。”不过毕竟是故土难离,一些在城市挣了钱、见了世面的无为人,不仅把钱寄回家,还回家乡投资、创办了企业。然而此时,户籍制度却成了制约他们发展的一道坎。无为县高沟镇原定兴村村民卢根茂就是其中之一。1995年,卢根茂带着生产线缆的技术,回到家乡定兴村,招募了十几个村民,投资26万元创办了华电线缆厂。由于产品销路好,线缆厂的规模迅速扩大,职工增加到上百人。然而,当卢根茂准备进一步扩展市场的时候,却遇到了新的困难。业务员魏勇诉说了他的遭遇。

  “以前我跑业务的时候,身份证一拿出来,你是农民,他都不相信,你们厂还能生产这样的东西产品啊?他都不让我进去、不给我登记。就是因为我是农村户口。”

  卢根茂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村办企业的厂长,他根本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当时商品粮户口是相当紧张的。还要通过政府找人特批。”

  像卢根茂一样,他所在的高沟镇有不少乡镇企业都遇到过同样的问题。1997年,高沟镇把乡镇企业比较集中的定兴村改建成定兴工业区,当地大多数村民都转变成工厂的职工或者从事第三产业,但他们仍然脱离不了农民的身份。种种限制使很多人不愿留在家乡发展。

  公安定兴派出所所长沙开涛说道,“高沟镇总共有推销员大约有三四千人,这拨人现在有一部分人都出去了,因为当时户口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大概估算了一下,跑出去的投资的损失达到2亿元。如果这2亿元投资在我们高沟,高沟镇的城镇建设的规模将会发生一个很大的变化。”

  对于有着切肤之痛的无为人来说,这次安徽省在全省范围全面推行户籍改革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政策的第一条就是把改革实施的范围扩大到县以下的小城镇,根据规定,凡是在乡镇、私营企业从业的人员及直系亲属,只要有合法稳定的住所都可以登记为城镇常住户口。

  “刚刚拿到新的身份证?”记者问魏勇拿到身份证的感想。

  “对,我刚拿的,所以以后我出去住旅馆、或者是跑销售方面、与人交往,我说我是城里人了。”

  就在大批的无为农民一心想变成城里人并且为之苦苦奋斗的时候,与它相邻只有30公里的铜陵市政府却为自己的城市人口太少而焦虑。铜陵市本来是一个铜矿特区,经济结构单一,人口只有25万。近年来,随着铜矿业地位的下降,城市的发展遇到了困难。“明显存在的问题是人气不旺,人少啊。”

  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富有的无为农民。

  铜陵市房地局法规科科长陈晓定就说,“无为县有40万打工大军,据说他们有几百万财富的有不少人,上千万的恐怕也有好几十人,据说还有两个上亿元财产的。”

  对于本来并没有什么优势的小城铜陵来说,如何吸引这部分人呢?

  铜陵市公安局治安科科长李新民说,“就考虑在户政这一块放放。”

  1994年铜陵市推出了一项政策,凡在铜陵市购买一套商品房奖励一个农转非户口指标。这项政策一推出,果然对它的近邻无为县造成了轰动的效应。“这个奖励户口政策一旦放开以后,哗哗的人就进来了。”

  记者找到一位几乎是最早到铜陵来买房的无为人谷亚保,而在此之前,他一直在无为的一家线缆厂做推销员。

  “来这儿就先买的房子?”

  “对,事先先买好了。”

  “先买好了,然后才过来?在这之前呢?”

  “在这之前一直都在无为那边。”

  “像你这种情况,无为人到铜陵来买房子的这种情况多不多?”

  “这边太多了。”

  于是有人说,铜陵的房地产热是无为人炒上去的。

  沙开涛说:“铜陵的房地产的价格与周边城市相比它的价格是高的,但是在铜陵买商品房的我们高沟人是最多的,把它炒起来了所以它的价格涨起来了,铜陵的经济本身并不发达。”

  陈晓定说:“他们把房价炒上去的?我认为不完全是这样。但是我们依靠这项政策,大概这几年无为人来铜陵买房子的大概占到40%,差不多。”

  根据铜陵市公安局和房地产管理局提供的数字,几年来,铜陵市依靠这项政策共促销商品住宅房面积23万多平方米、销售金额3.2亿、为政府创造税收2700多万元、各项配套基金3200多万元。“过去卖不掉的,现在砖也可以卖掉了,水泥也可以卖了。”

  铜陵市在1997年和1999年又相继放宽了户口政策。

  陈晓定说:“开始我们是一户奖励一个(户口),后来是(购买)50到80平方米奖励两个(户口),80平方米以上奖励三个(户口)。”凡是在铜陵市的常住户口,直系亲属全部放开,随到随办。

  几年间,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铜陵市区人口已经从25万增加到35万人,增加了40%。其中前来投资经商的占15%。人口的增加给城市经济带来活力,同时也促使政府部门加快城市的改造和建设。

  现在市区里边的旧房子基本上都改造完了,有金口陵小区、世界花园。

  陈科长还告诉记者,94年以来,铜陵市政府共投入教育经费4.5亿元,新建了8所中小学校以改善教学质量。

  其实,无为和铜陵的故事只不过是安徽省的一个小小的缩影。据有关部门统计,安徽省去年外流人口数是460万人,而流入的人口数仅为86万人,流出人口是流入人口的5倍。铜陵市所要解决的“人气不旺”的问题其实也是安徽省无法回避的现实。

  2001年6月,安徽省政府颁布<进一步改进户籍管理制度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有关意见>:

  一、全面推行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凡在乡镇工作的人员,有合法稳定住所或生活来源的人员及其直系亲属可登记为城镇常住户口住所,放开户口迁移限制;

  二、进一步放宽引进人才户口迁移管理限制:

  凡自愿来安徽工作的各类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全部放开接纳,暂未落实工作的,可先落户,后找工作;

  三、全面实行在城市投资、购买商品房登记户口政策:从事个体和私营经济(包括在个体和私营企业就业的人员)落户标准降低到中专毕业生;

  四、在全省取消“农转非”指标控制和进城落户指标。

  最近,安徽省建设厅公布了安徽省未来十年的城镇建设目标,提出安徽省的城镇化水平要在2010年达到40%,城镇人口要从现在的1700万增加到2700万。而与之紧密相关的户籍制度改革的推出可以说是酝酿已久。由于安徽省的户籍改革政策出台不久,它所能带来的成效和可能引发的问题都还没有充分地显露。但毕竟户籍改革已经是大势所趋,是顺民心、合民意的事儿,无论是专家还是政府部门都认为户籍放开无论是对经济发展还是城市的管理只能是利大于弊。人们担心的种种问题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

  最近,安徽省公布了未来十年的城镇建设目标,提出全省的城镇化水平要在2010年达到40%,城镇人口要从现在的1700万增加到2700万。这次户籍改革可以说是酝酿已久。虽然,它的影响还没有充分显露出来,但是,无论是专家还是政府部门都认为,户籍放开的结果只能是利大于弊,人们担心的种种问题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到更好的解决。(《经济半小时》记者/袁俊)

  又爱又恨户口本

  1958年1月9日,我国第一部户籍管理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实施,从此就有了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之分。然而,当市场经济大潮汹涌而来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远离乡土家园去外面闯荡,这个已经实行了40多年的户籍制度就像一条无形的绳索,束缚着人们的自由流动,阻碍着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最近,这条无形的绳索逐渐开始松动,笼罩在户口本之上的神圣的光环正慢慢暗淡下来。那么,对于户口本,人们的观念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呢?

  在上海市南京西路警署户籍窗口,我们看到一位居民,正拿着户口本在为儿子补办身份证。这是97年换新户口本后,她第二次使用。

  她告诉记者,“我好象多年没有用过了,就今天到这里来用了,还有我母亲去世时把户口要除名也用过,好多年就用了这两次。”

  作为具有当地户口的证明,户口本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那么户口在如今的生活中还有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在上海进行了随机采访。

  有的市民说,“户口我觉得没有多大作用,现在户口在哪儿都是一样的,在哪儿都可以找工作。”

  有外地务工者表示,“如果真的有上海户口,找不到工作,没有钱也无法生存的。”

  在采访中,绝大部分当地居民,也就是具有上海市户口的人认为,户口的作用已经不大,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认为非常重要。而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外地人,有八成多人认为很重要。而且我们发现,不管是当地人还外地人,对户口不再看重的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而且学历比较高。

  户口的作用与我国的户籍制度密切相关。1958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与1955年出台的《市镇粮食供应暂行办法》,以及以后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规定,将户口与劳动用工、住房、教育、社会福利等公民的权益挂起了钩。

  我们在上海采访83岁的王梅贞老人时,发现了她保存了四十四年的老户口本。

  她说:“这个户口很重要一点也不能弄脏,居委会领(东西)要拿去,到街道去领东西也要拿。”

  老人是说她现在每个月还要用“居民购粮证”领取生活补贴。在当时,有了户口就有了生存的条件。之后,随着居民身份证、暂住证的实行,粮油关系的废除,以及住房的商品化和就业的市场化,户口的作用已经大大弱化。

  “它户口赖以生存的背景发生了变化,举个例子比如不再计划招工了,没有商品粮了。户口实际已经失去了很多作用,它的功能越来越少。”

  尽管户口在逐渐松绑,但在一些大城市,户口仍被附加了很多功能。在北京,只要你翻开招聘的报纸,就会看到一些单位或者一些岗位只限北京户口。在采访北京市举办的一次人才交流会时,我们粗略统计,在70家招聘单位中,有15家明确要求北京市户口,还有3家私下里说,尽量考虑北京人。

  参加应聘的张小姐,从小生活在北京,没有户口,使她始终觉得自己是外地人,“北京户口一直是一个障碍,包括那时候我在北京上学。

  在采访中,当问到户口还有哪些作用时,有近80%的人选择了子女入学,其余依次为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据统计,仅子女入学入托的赞助费和借读费,外地人就要多付出3000元到6000元,高考时还要回原籍。工作需要办理暂住证、务工证等烦琐的手续,买房经济适用房受限,商品房还要多交千分之三的手续费。更重要的是没有户口就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其实,面对人们对现行户籍制度的抱怨,公安部门也有自己的苦衷。在不久前,公安部户政处的负责人曾经接受了本栏目的专访。他反复强调,现行户籍制度存在的很多弊病并不是户口的错,而是一些部门在户口上强加了许多附加的功能。户籍制度的改革,其实最重要的是剔除这些不合理的附加功能,给户口减负。(记者/康敬锋)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