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曾平治述评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致癌大米”事件,带给大米业的不仅是震动,更有深层次的思考,不少人提出的是同一个问题:“何时广东的品牌大米能够如同家电业一般壮大起来,有足够力量将那些害群之马踢出市场,让市民吃到放心、高质的大米?”
品牌米还是个娃娃
“大米市场的问题最终要在市场解决,讲白了,就是要在市场环境下,一些真正有实力、品质好的大米产品发展壮大,少数品牌成为主力军,劣质米自然没有了市场,乖乖从市场退出,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一位在粮食行业从业20年的人士说。
事实上,在广东缺乏的并不是品牌大米,如果到粮油批发市场走一走,你会发现市场上有各种品牌米,如“金福米”、“金象米”、“好有米”等。但是各品牌米并未在市场上形成强大的力量,记者在采访各方时了解到,有种品牌米每月在广州市场销售400多吨,每年的销售额大约在600万元左右,另一种品牌米每天的日销量徘徊在30吨上下。
“广州的品牌米可说是百花齐放,但真正说到在全国非常有名的品牌,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广州市粮油集团的范明先生评价说。这句话得到同行的附和:“广东本地品牌米都还是个娃娃。”
这有其客观原因,在1992年开始放开粮食价格以前,粮食由粮食系统一家专营,还根本不是市场流通的商品,时至今年,也仅隔了9年,9年时间内幼稚的市场仍在不断调整,要求在传统行业打造一家大米业的“航空母舰”,未免有些苛刻。
市场混乱阻碍成长
客观上的原因,使广东品牌米处于一种不太顺利的局面,但这不是品牌米在市场失利的主要原因。“关键是混乱的市场秩序,正在阻碍品牌米的成长。”穗港米业的杜经理对此痛心疾首。
“我们感觉到的是一个非常不平等的竞争环境,同样按章缴税,遵守规定,但成本就是低不过那些劣质米。比如说这次出事的“致癌大米”,它的原米进货价只要几毛钱一斤,而在市场上卖到1·2—1·3元,而我们原米的进货价就达到1·2—1·3元,在市场上卖1·4—1·5元一斤,毛利率是多么的低。”杜经理说。
杂牌米的杀手锏就是价格,花10万元就可以建一家加工厂,进一些劣质米,再配上一些低素质的员工,1元一斤的价格仍然有利可图,而高质大米则价格下不来。记者昨日在一个粮油市场就发现,正宗加工厂出产的泰国香米批发价是3元一斤,澳丝苗为2元一斤。有行内人士估计,杂牌米已经占了广州市场份额的八成以上。
当务之急降低成本
有人指责,品牌米价格太高,普通市民难以接受,不得不转向杂牌米。金福米业总经理何强对此指出,品牌米价格要降下来,需要企业加速发展,形成一定规模,这样各类成本就能有效下降,而且还可以腾出精力开发各个不同层次的品牌米,现在因为市场秩序混乱,正规企业都处在一种苦苦支撑的境地,又怎么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
“我们仍在苦苦坚守阵地。”一位名牌大米公司的老总说:“我们现在是节约一切可能节约的成本,以跟杂牌劣质米竞争。广州市的人均工资水平去年是1800元,而我们则不到1000元。跟你交个底,我是公司的老总,一个月工资只有2000元。”
品牌大米前景广阔
“大乱必将大治。”此次致癌大米事件的总爆发,让品牌米的老总们看到了希望。
“品牌大米、袋装米肯定会替代现在的劣质杂牌米、散装米。”金源米业的一位高层说:“香港自80年代以来,品牌米、袋装米开始在市场上流行起来,目前香港已经没有散装米上市,仅余下十多个有影响的品牌。品牌米的前景将会十分广阔,如果市场监管得力,是有可能树立品牌米的主流地位。”
这一说法得到了正牌米商的赞同:“从长远来看,市民消费能力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品牌米肯定会成为市场上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