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文
在深圳,很难找到一个没有跳槽经验的人。跳槽的原因却各有不同:
还没想好干什么
小林,去年刚大学毕业。手握管理和计算机双学位,都是热门专业。一年不到,他换了三家公司,现在是第4次来人才大市场应聘。小林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广告公司做行政,不到一个月就跳槽到了一家网站,半年后,又离开去了一家外资企业。问其频频跳槽的原因,小林坦率地说:我一直没想好我要干什么。
在人才大市场,类似小林这样的人,并不是个别的。有些人已把来人才大市场当成超市,有空就来看看、了解一下招聘动态。他们安不下心来,他们这山望着那山高,他们甚至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目的只有一个:伺机跳槽。
我对小林提出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这样跳来跳去总是在试用,生活怎样保证呢?
小林答:业余时间我会帮别人修修电脑什么的,生活不成问题。再说,创业期间艰难点是理所当然的。
不满“软性”指标
不久前,某人才机构就跳槽原因和期望对80名MBA做了一项调查。被调查者在中国属精英一族,适合担任外资的管理职位。在所有参与调查者中,男性有72名,女性8名。他们从毕业后,曾就职于173个不同企业,在每个企业的任职期限平均为2.4年。在他们参加工作的前5年中,约有2/3从事过一到两份工作,1/3的人从事过三份以上的工作。
这些经理人的跳槽原因相对比较理性,他们考虑的不只是薪水,也会考虑现任职位的各种不尽如人意之处。近一半人离职是因薪水低、上司难处或不公正及工作无挑战性。约有半数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之所以跳槽,是因为受到新职位种种诱惑的影响,其中包括新任职的公司是国际知名企业,薪水更高以及与新公司其他员工的私人关系等等。更多的被调查者把事业机会、人际关系等“软性”因素作为考虑跳槽的关键,他们很少考虑高工资等“硬性”因素。
专业人士的看法
跳槽的利弊是相对、共存的。跳槽虽然是个人行为,实际上有时也是企业行为的折射。
对年轻人来说,因为年轻,机会相对多一些,好高骛远也是正常的,年轻人希望选择、尝试的愿望也是合理的。但什么事都有个“度”的问题,如果一味地跳槽,而忽视了自身素质的锻炼,到头来,必将得不偿失。我们提倡理智地重新选择,不赞成动辄跳槽。
对于高级经理人才的跳槽,有相当多业内人士认为可以提倡。因为,首先他们是在理智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一般都会跳到更能发挥自己能力的地方;其次,更好的环境、更高的薪水,意味着职业经理人的价值的提升,可以带动整个社会对人力资本价值的重视;再次,高级经理人才的跳槽必然引发企业内部管理的一定震荡,可以从一个方面引发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更深入研究。
老总们的态度
吴先生石岩某电子厂总经理:
跳槽?常见啦。我的看法很简单: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没什么。而且我自己也是跳了几次才做到今天这个位置上来的。
陈先生南山某贸易公司总经理:
双向选择,道理上不错,跳槽,也是正常的事。但是,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不喜欢履历表上太复杂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这使人感到他没有定性,不可靠。但凡求企业长期发展的老总都是喜欢员工相对稳定的。
閺傜増姘拃锔俱仛閿涙矮鎹㈡担鏇熸暪鐠愬綊顣╁ù瀣兊缁併劋绱伴崨妯肩搼楠炲灝鎲¢惃鍡曡礋鐠囧牓鐛ラ敍宀冾嚞閸曞じ绗傝ぐ鎿勭磼閻愮懓鍤潻娑樺弳鐠囷附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