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路越走越窄?

2001年07月24日 17:11  新财经 

  石铁/文

  最近,记者采访了《四问证券投资基金》的主笔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国刚教授。王国刚认为,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封闭式基金,在基金管理上采取的是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国外也有,但国外大多数证券投资基金不是由单设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而是由银行充当基金管理人。但目前我们的银行担任的却是托管人。

  以基金管理公司的方式来管理基金,就涉及到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证监会在最近出台的一个关于基金管理公司设立的办法中,规定主发起人是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其他有资格的主体也可以参与发起。这种提法仍然未到位,说到底,还是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垄断嘛?

  去年在《基金黑幕》的讨论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这个现象在发达国家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十大基金管理公司竟敢联合起来声明,可见他们对基金市场垄断了到何种程度,外界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运作提出一些批评意见,他就联手声明,还准备和人家打官司。这在国外,《垄断法》是要制裁的。这种基金管理公司的发起人不具有竞争性。而它们目前的这种地位也导致了实际运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基金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是没用的。为什么呢?一是,它不能投资于证券,投资证券与它所管理的证券有冲突的地方。二是,不能投资于非证券,比如实体经济。那么基金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没有用途。而实际上,这种资本在发挥作用的,这导致违规。

  按照《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规定,基金管理公司要以不低于其基金规模的20%购买国债,而投资于股票的资金最高达到80%。但后来出了新情况,允许基金投资于国债的这部分可以用来抵押贷款,这就导致抵押贷款来的钱又投资到股市中去了。降低风险的作用没发挥,还违反了基金章程。

  同时基金管理公司还介入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在申购新股时,从这个市场大量融资,眼下大部分新股在认购过程中还没有太大风险,因此这个问题目前还未暴露出来,但这不是说,以后不会暴露出来,一旦暴露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封闭式基金不规范化的几个方面。现在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在延用封闭式基金的管理办法来管理开放式基金。

  封闭式基金是股权的某些权益或特征与债权的某些权益或特征二者之间的结合;开放式基金是股权的某些权益或特征与银行活期存款的某些权益和特征相结合的。因此,在国外,开放式基金一定得银行来充当管理人。因为这里有大量的业务优势只有银行拥有。而基金管理公司的业务职能与开放式基金的要求是不对称的。比如,开放式基金从发售时起就没有上限限制只有下限限制。但是我们的资金管理公司不具有这种管理能力,也不具有现金支付能力。所以,如果有人认购几百亿,它没法处理。它没有这个能力呀。这时就要给它个上限比如50亿,有了上限这就不是开放式了,而银行开展这个业务就没有这类问题了。

  有了上限的限制,当有人认购的规模超过规定的上限时,怎么办?这就出现第二个问题,目前采取抽监方式,而抽监是封闭式基金的作法。全世界的开放式基金没听说有抽监的。由于上述问题难以解决,它又规定采取两年封闭式管理。如果一个去办理活期储蓄,而被告之必须先定期二年,这算什么事呀。

  开放式基金应作为机构投资中的一个人重头戏来发展。但是采取封闭式的方法来运作,只会使步子减缓。

  规范的这条路你没走好,那么不规范的这条路就会产生很多的问题。许多资金都走了这条路,给监管造成了很大麻烦。1998年以来的3年时间,我们的封闭式投资基金不过是800亿的规模,而私募基金,我管它叫私约基金,它的规模已达到2000亿到5000亿的规模。这就说明问题了。就中国目前的情况,如果要银行来作基金,一只基金做到几百亿这是很正常的。全国居民存款已达到7万亿了,机构存款也有4-5万亿,这10几万亿的资金只要拿出1%也有1000多个亿呀。

  如果这个格局不打破,证券投资基金的路就会越走越窄,无非就是设立一批又一批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然后去做这些所谓的“开放式”投资基金,这种状况与市场的需求相差是很远的。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吉普车冲撞天安门金水桥事件已5死38伤
  • 体育总决赛-李娜遭小威逆转无缘冠军 视频
  • 娱乐陆川秦岚秘密分手近三月 陆川:我们很好
  • 财经养老金并轨试点被疑不改公务员利益
  • 科技快递单信息网上仍热卖:单日最多卖5万单
  • 博客吐槽大学社团:节操掉光了活动没下限
  • 读书揭秘:为何红军长征从来没中过埋伏
  • 教育90后大学生高学历环卫工每晚敷面膜(图)
  • 水皮:三中全会能让股市大涨吗
  • 光远:公司注册资本制度变革是大红利
  • 姚树洁:王岐山反腐重在震慑力
  • 小兵:一招把首都房价降到6千
  • 花木兰:银行将开始算计有房族
  • 曹凤岐:新型城镇化框架下的金融创新
  • 陶冬:联储动作再延后 汇率又争先
  • 张明:上海自贸区热的冷思考
  • 王吉舟:新快报大败局
  • 端宏斌:如何才能不被经济学家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