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债券 > 正文
 

国际投行下调中国CPI预期 债市只差沸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 05:28 第一财经日报

  国债指数连续拉升

  本报记者 冉学东 发自北京

  国债市场经过上周末的短暂休整之后,本周一又开始了新一轮上涨。周一,上证国债指数收于96.82点,与上周五相比上涨0.09%;昨日(25日),该指数再次拉出长阳线,收于
97.01点,上涨0.20%。

  江南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谷纯悦把此次国债指数连续上涨的原因归于国际资金的进入。

  他告诉记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曾经说过,国际资本进入内地债券市场可能是一个风险较小的选择,目前债券市场毕竟容量太小,如果有一定资金流入,市场很快就“沸腾”起来,目前这样情况还没出现。谷纯悦按照这个思路提出:“随着中国九年来首次加息,境外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愈加强烈,而且由于中国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的人为割裂,给流入的大量游资创造了广泛的套利机会。”

  中国国债市场已经成了国际资金非常看好的投资乐园。这一点可以从某些国际大型投行最近开始下调他们对CPI增长幅度的预期看出来。

  昨日,瑞银(UBS)投资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师安德森预测,今年中国CPI涨幅将降至2%,经济增长速度将从2003年的11.5%降到今年的8.2%,人民币利率不必调整,即使调整,幅度也将在20至50个基点左右。高盛亚洲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下调了她对中国今年CPI涨幅的预期——由之前的4%降为2.6%。

  他认为,正是因为海外对中国宏观经济的预期变化,他们在国债市场正处在一个建仓的时期,只要这些资金能进来,投资国债市场是很方便的,某些外资银行已经是银行间市场的成员,这是进入债券市场的路径之一,其他的通过私募基金或者在证券公司开户等都是可能的路径。

  统计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外资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结算总量为670亿元,比2003年增加了218%,创下外资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历年最高交易纪录。同时,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外资银行成员也较前年翻了一倍,由2003年年底的12家,增加至25家。

  然而,在记者采访的其他人士中,有不少人士并未将外资作为近期债市大涨的一个较大因素,因为他们认为资金的汇进汇出也是比较困难的。

  平安保险的分析师黄勇认为,促成这波上涨行情的主要原因在于现在是发债真空期,宏观经济的预期向好,同时按照历年的惯例,在春节前都要推高债券,闲散的资金都会买国债过年。

  一家外资银行专做人民币债券交易的人士告诉记者,因为他们手里的人民币数量有限,现在投资的都还是1年期的债券,这些债券的变现能力强,风险也比较小。而现在上涨的主要是中长期债券,他觉得看不懂上涨的原因。

  也有市场人士把这波上涨归于股市和债市的“跷跷板效应”。该人士告诉记者,从近几个交易日的情况来看,昨日沪深指数跳空低开,上证国债指数则高开高走;周一沪深指数跳空高开,上证国债指数则开盘之后走低,但几经反复之后仍然以当日的最高价收盘,强势依然明显。股指近段时间的起伏虽然对上证国债的盘中走势略有影响,但从总体的走势上看,国债指数明显我行我素地不断向上攀升。

  但国元证券的高哲对这种看法提出了保留意见,他说,股市和债市的“跷跷板效应”主要是在以前,现在随着各种规范措施的出台,特别是国债回购规则的出台后,券商不能拿客户资金融资去做国债,这种“跷跷板效应”就减弱了。券商已经在这个市场边缘化了,他们是真正的“做”债券,而不是投资债券。

  他说,目前国债市场已经挤干了水分,进入了价值投资的阶段,现在的市场参与者主要是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

  就商业银行而言,贷款利息大概是5.58%,包括缴税,还有可能的坏账风险,而且现在商业银行的贷款权限大量上收,贷款成本比较高,银行惜贷很明显。如果投资长期国债,收益率也大都高于5%,没有坏账,他们只要持有到期即可。另外,保险公司投资渠道狭窄,其手里大量的资金需要保值增值,长期国债是他们现在最好的投资渠道,他们也是持有到期的。

  因此,他认为,外资进入国债市场的数量不可能是大资金。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