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债券 > 正文
 

告别廉价石油 廉价能源时代一去不返(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4日 17:49 景顺长城

  长期石油需求——向东方世界倾斜的结构转变

  正如GDP的增长,石油消费增长并不一定逐年稳定增长而有可能随经济周期相应发生变化。长期来看,全球石油需求增长趋势相当稳定,在过去30年保持1.7%的年均增长率,而在过去10年维持着年均1.8%的增长速度。既然如此,就没有理由否认未来也会按类似的增速发展,从而给我们提供一个进行其他预测的比较基准。国际能源署日前发布其2004年国际能源展望,预测2010年全球的日均石油消耗将为90mb/d(百万桶每天,下同),而在2030年消费达121mb/d。这相当于年平均增长率达1.5%,低于前面提到的年增长趋势。美国能源情报署却认为有更猛的增长势头。基于他们关于全球GDP增长的重点参考案例,他们预测年平均石油消费增长速度为1.8%,意味着2010年全球日均石油消费将达到91.4mb/d,而2025年达到120.9mb/d。美国能源情报署并没有预测到2030年,但这个看似简单的1.8%增长率的推断却意味着2030年日均石油消费将达到132.4mb/d,比国际能源署日前发布的数据高出逾11mb/d。同时,美国能源情报署根据2030年最高增长和最低增长使日均石油消费量分别达到端值110和161mb假设情况,分别预测相应的市场日均石油消费量。而实际数据可能在两个端值之间移动,但超过中值水平却并非难事。

  1990年,工业国家占全球GDP的79.5%,2001却降至77.5%,而基于美国能源情报署的重要规划,该比例至2025年将降为68%。这种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将比发达国家更快速增长的主张并非无稽之谈,本身也符合基本经济原理。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却由诸如韩国(上世纪80年代)的小国拔得头筹,即使近年来中国引领的经济热潮也是紧随印度之后。这些小国拥有全球35%的人口却仅消耗全球11%的石油能源。假如拥有相应的国家规模,全球GDP占比将完全有可能以更快的速度向非工业国家倾斜。而且,经济增长在发展中国家形成的能源密集型产业发展趋势,对未来石油消费格局提供了重要提示。

  中国的石油消费能力被过分低估

  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长可谓无穷。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称,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将有望增至4.5亿吨。这相当于日均消耗量仅仅增加9mb/d,消费总量明显被低估。在前面提及的案例当中,美国能源情报署依据中国6.1%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预测其2020年的日均石油消费量为11mb/d,如果经济增长达到7.1%,石油消费量将高达12.8mb/d。基于这个观点,中国从2002年到2003年的石油消费量为600mb/d,而2003年到2004年的石油消费增长为1.0mb/d(据美国能源情报署估计),从而中国2004年的日均石油消费量为6.6mb/d。即使仅以0.5mb/d的年消费量增长速度也会使石油消费总量在2020年接近15mb/d的历史高点。另一方面,中国石油消费在10年平均增加7.5%。长此以往,中国日均石油消费量将于2024年达到27.5mb/d,与美国石油消费量持平。(见图4)

告别廉价石油廉价能源时代一去不返(2)

图4 (景顺长城基金供图)

  实际上,中国的石油消费增速不可能放缓,尽管能源短缺导致的生产萎缩已促发国家工业化的重大瓶颈。中国政府已多次采取行政手段调控投资增长,而利率也在最近自1995年以来被首次提高。但中国石油消费巨大潜能的扩张仍不容置疑。例如,尽管当前中国每1000人中有20人拥有私人汽车的比率相对全球每1000人中120人有车的比率依然微不足道。而据交通部透露,汽车总量有望翻升6倍于2020年达到1.4亿辆。

  这种关于中国石油消费潜能的预测与人均石油消费量已获证实。美国过去20年的人均石油消费量意料之中的稳定,但同期韩国却激增到4倍。如图5所示,根据2005年的规划,中国公民人均每年消耗2桶石油,明显低于韩国和美国的同期水平。然而,如果韩国模式在中国今后二十年重演,中国日均石油消费量将不可思议地达到近30mb/d,,远远超过目前任何一家机构所作出的估测。

告别廉价石油廉价能源时代一去不返(2)

图5 (景顺长城基金供图)

  石油和经济

  近期的油价异常飙升与之前分别与1973年、1979年和1990年爆发的石油危机均有些许相似之处。然而,此次危机的经济影响却或许截然不同。前三次危机因供给恐慌(1973年和1990年),或OPEC国家为激发总需求和通货膨胀、从中牟利,而蓄意进行供应垄断,或美元疲软(1973年和1979年)等诸多原因触发的。

  当前油价异动的经济影响之所以可能大不同于以往,并非因为油价(相对价格变动)本身的影响有限,而是由于累计总需求(或总供给)和通货膨胀率(整体物价水平变化)的变化。1973年和1979年的名义和实际总需求均飞速增长,总体物价水平也强劲攀升,而此次的全球名义总需求尽管由于处于新经济增长周期上升初期而得到巩固,却仍然相当不足。因此,美国强劲累计需求的必然市场反映即1973年和1979年的油价飞涨与当时的紧缩货币政策矛盾激化,于是由于调控名义需求和通货膨胀率----而产生其副作用----引发经济衰退,成功抑制了石油及石油相关产品的需求。综上,并非石油涨价导致经济衰退并发,而是由于紧缩的货币政策。相反的,这一次,尽管由于世界经济处于上涨周期,使得累计真实需求猛增,但全球名义需求却仍波澜不惊(或许中国例外)。从而,此番油价暴涨更有可能是暴露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而并非引发通货膨胀或经济衰退。

  结论:廉价能源时代一去不返

  本年对于石油市场的更多焦点集中在有关石油供给的短期基础建设风险和某些地区的政治风险。不容置疑的是,石油供给动态和全球需求回升的综合影响触发油价因剩余产量减少而一路涨升,进而挤压了由于OPEC国家长期控制原油市场产生的所谓泡沫。由于剩余产能的逐步消耗和较低的商品库存水平,油价将可能、至少在北半球的整个冬季持续震荡,并仍可能突破40美元(纽约基准原油)的标志价格。

  世界石油资源并未枯竭:尽管经证实的能源储备总量并未增加,但症结在于中东地区的动荡政治局势或获取能源的昂贵成本。新生能源或者受控于敌对政权,或者必须付出高昂的开采代价如深海勘探或诸如加拿大焦油沙之类的非传统能源研发。

  石油的长远需求固然难以预测,但看来也被众多机构低估。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对于全球GDP日益增强的重要性最近更加突出,部分由于中国和印度在全球人口占比的显著地位。上述国家不仅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典型的能源密集型产业特征。中国的潜在能源需求无可限量:以目前的需求增速,未来20年,其占世界石油消耗的比例将与美国持平。

  难以摆脱油价高企的局面,除非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甚或陷入经济衰退的窘境。然而,目前任何类似延缓石油涨价的情形或迹象尚远未出现。长期来看,油价将大大超过其过往价格。(景顺长城基金管理公司供稿)

  以上表述的观点来自John Greenwood,景顺集团的首席经济学家和Stuart Edwards,并不特指任何景顺的产品。以上观点可能发生改变。INVESCO全球基金投资有限公司经金融服务当局授权并受其监管,并且归属于景顺集团。

[上一页]  [1]  [2]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景顺长城新闻 全部石油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故宫等景点门票拟涨价
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54届世界小姐总决赛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自己建房开发商靠边站
图集:中外豪宅大比拼
娱乐风月图鉴
岁末读书频道大盘点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