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健芳
翻开国联安基金的公司介绍,眼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一张有着四位中年男子的图片上,他们呈菱形站立,相视而笑。
当时,这四人身份分别是国联安CMO(市场总监)张维寰先生、CEO(总经理)先江先生
、CIO(投资总监)孙建先生和COO(运营总监)钱华先生。
正如菱形不稳定一样,现在这四个CXO中有三人的职位已经发生了变动。
“许多基金在合资过程中都像在谈恋爱,合资前双方更关注对方优点,但基金公司的未来运作就如琐碎的婚姻生活,难免会有摩擦,事先没有谈判到的细节就容易出问题。”另外一家合资基金人士如此评价国联安。
人事变局折射战略调整?
与国内大多数合资基金类似,国联安在组织体系和岗位设置上采取了国外先进经验和国内基金业现状相结合的模式。
公司组织体系分为两个层面,其中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及其下设的合规审查委员会和资格审查与薪酬委员会、督察员构成了第一层面;总经理、投资决策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监察稽核部、风险管理部和各个业务部门则构成第二层面。
由于基金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市场营销、运营和投资三个领域,国联安在总经理职位下设置了市场总监、投资总监和营运总监,同时依据中国国情,2004年这三位总监的对外称呼被改为公司副总。
但是,从2004年3月份起,三总监职位相继发生改变,先是市场总监张维寰离开国联安去了联合证券,原投资总监孙建填补了张维寰留下的空缺,但不再担任投资总监;而孙建留下的职位则由原运营总监钱华补上。
于是,市场上流传出国联安内部存在派系斗争、公司一些人员离开与此相关的说法。
就此,国联安总经理先江表示,“公司是有5个部门副总以上人员离开公司,但主要出于个人发展原因。原市场总监张维寰现在是联合证券副总裁,原中小盘基金经理袁柏南在天治基金担任投资总监,这两人目前职位都比在国联安时候高,另外有两个人去了其他合资基金,一个人去了商学院,他们薪水待遇都比在国联安时好。”
针对市场上的争议和质疑,先江的态度是:“这是公司一种战略调整。”
他解释,目前市场上不少人曲解了基金公司的市场营销概念。基金营销是一个大市场概念,做市场不仅仅是为了销售基金,如果一个不懂投资的人向保险公司、大型企业这样的大客户作推介,成功的可能性将十分小。
先江认为,在共同基金发行完毕之后,存续期间就是申购和赎回,基金规模增加有限。因为这个原因,未来国联安的战略方向之一是为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公司这样的大机构客户服务,而孙建的岗位调整契合了国联安的战略规划。
“在公司参加的社保理事会选秀中,孙建就被安排为国联安社保基金、股票基金的负责人,他主要负责介绍国联安的社保理念和股票产品。” 先江举例。
除此之外,先江也对国联安其他人员的流动做出解释,“国联安成立一年多,共走了十多个人,但是根据一份调查报告,目前基金行业人员流动达到19%,基金经理年换手率达到40%,国联安远低于此水平。”
走过一年半
一年多来,国联安的业绩也起起落落。
2002年10月16日,国联安成为第一家拿到证监会筹建批文的合资基金公司,“当时先总刚好不在,电话那端,他让我一字一句的念给他听,我声音颤抖……,念完之后,电话那端久久无语。”这是国联安员工廖静在当时的描述。
经历了近半年的筹建,2003年3月25日,国联安拿到了证监会发的“准生证”。这一天至今被许多国联安老员工当作“感恩节”。
在2003年7月3日,国联安的第一个产品——德盛稳健证券投资基金开始向社会发行,即双方股东的实力和国内投资者对合资基金的认同,德盛稳健取得36.7亿元首发规模,这在同期成立的基金中也属较大规模者,此基金在8月8日正式成立。
在德盛稳健的运作初期,中国经济处在SARS后的恢复性上涨阶段,在稳健理念之下,德盛稳健保持了基本的股票舱位,同时将资产配置更多配置在短期债券、浮息债券上面。
随着2003年第三季度季报的公布,国联安认为股市的低迷与国民经济和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存在很大背离,加大了对股票投资的比例,重点投资了汽车、房地产、消费电子几大类行业中绩优蓝筹股。
由于很好地把握市场热点,从基金成立日到2004年1月30日,德盛稳健在5个月运作期间内取得净值增长12.64%的业绩,其中股票组合的投资收益率达到26.42%,这也为日后德盛小盘股精选证券投资基金的出世做了铺垫。
2004年3月15日,德盛小盘开始发行,恰逢基金发行的井喷时期,原定30亿规模的德盛小盘两次调高了发行计划,截至发行结束日,德盛小盘首发规模达到83亿多份基金单位。
但德盛稳健却没有延续2003年良好的势头,受宏观紧缩影响,股市在经历了近年来最凌厉的一次下跌,德盛稳健的基金净值开始从最高1.183元点位走低,截至2004年11月18日,其累计净值为1.075元。根据11月11日晨星公布的开放式基金业绩排行榜,德盛稳健在17只配置型基金中排名较为靠后。
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德盛稳健业绩下调主要受制于股市整体下挫,部分也与国联安内部人士调整有关。
同时,德盛小盘也遭到来自市场的诘难,研究人士根据德盛小盘2004年半年度报告计算:“德盛小盘精选基金投资股票29.7亿,共购入213只股票,但在前100只股票中,大盘股占据了显赫的地位”,违反基金契约中“专注投资于中国A股市场上具有成长潜力的小盘股”的规定。
“这恰巧证明德盛小盘在遵守投资契约”,先江表示,依据德盛小盘的基金契约,小盘股投资将占基金股票总投资的80%,但德盛小盘也可投资大盘股。
“因为中小盘股本身市值很小,正是遵守了一只基金投资一只股票不超过10%上限的规定,所以在德盛小盘前100只股票中表现多为大盘股。”公司人士解释,另外, 德盛小盘建仓结束期为10月12日,在这之前市场判断德盛小盘是否违背基金契约未免都太早。
“而且,基金对小盘股的界定方式为:每季度将对中国A 股市场中的股票按流通市值从小到大排序并相加,累计流通市值达到总流通市值50%的股票,这部分股票占目前股票总值的80%,多数投资者误解了其含义。” 先江告诉记者。
目前德盛小盘运作比较平稳,第三季度规模为80亿,基金净值为0.973元,股票仓位达到了45.52%,处在20%投资下限和75%投资上限的中间。
从国联安看合资
国联安的诞生是内外双方多次磨合和谈判的结果。
中外双方最早合作可以追溯到1995年,当时是原国泰证券与英国本森银行进行接触,在1996年,德国德累斯登银行收购了本森银行,接替本森银行成为国泰证券的合作伙伴。1999年,原国泰证券和原君安证券合并,之后安联集团与德累斯登银行合并。在证监会颁布《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之后,2002年6月25日,安联集团与国泰君安证券在德国慕尼黑正式签署了《发起人协议暨合资经营合同》,国联安于2002年10月16日成为中国首家获准筹建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应该说,在谈判中,双方对于公司未来架构和人员安排都做了严密的安排,除公司总经理先江是采取“安联建议,国泰君安同意,共同提名”的方式产生外,市场总监张维寰和孙建的职位也是谈判协调的结果。
“虽然两人都擅长投资,但考虑合资基金更需要借鉴国外投资经验,所以最终任命孙建为投资总监。”先江解释。
但是,在合资开业运营1年半的时间中,国联安在市场、投资、运营几个关键岗位人事变化显得稍微频繁,引起业内质疑。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谈判时间长短,而是谈判过程中是否涉及到实质问题。” 另外一家合资基金人士表示,“许多基金在合资过程中都像在谈恋爱,双方更多关注对方优点,但是结婚之后,难免会有摩擦,事先没有谈判到的细节就容易出问题。”
据观察,多数合资基金在中国开业时,都会将外方股东所拥有的独特投资团队和研究能力作为宣传重点,国联安也在其股东安联集团的背景介绍中重笔提到“安联集团拥有遍布全球五大洲的研究团队、资深的行业研究专家以及独具特色的草根研究团队。”
在2003年到2004年间,这种宣传被国内投资者摩顶崇拜,但随着国内合资基金数量的增多,基金运作周期不断拓展,一些研究人士开始产生疑问,“外资是不是有核心技术,是不是比本土基金优秀?现在很难下判断。但是,我们在与合资基金做比较时,不仅要比风险控制,而且还要比业绩。”
而且,运作一段时间后,一些合资基金也出现了与内资基金公司相同的违规现象,这些事件也让证监会对是否进一步放开合资基金外方参股进程产生犹豫。
或许,合资基金在适应中国独特的市场环境过程中,注定要秉持着先进投资理念迷失上一段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