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基金缘何调整年度分红及市场深刻影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 00:28 证券日报 | |||||||||
中国证监会7月1日公布施行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35条规定颇受广大投资人关注。此次对于封闭式基金的收益分配政策没有变化,对于开放式基金的收益分配规定却有了很大的变化。那么,为何新规调整年终分红方案?对基金市场又有何影响呢? □ 银河证券 王群航
中国证监会7月1日公布施行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35条规定颇受广大投资人关注,其原文是:“封闭式基金的收益分配,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封闭式基金年度收益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基金年度已实现收益的百分之九十。开放式基金的基金合同应当约定每年基金收益分配的最多次数和基金收益分配的最低比例”。 认真研究这条规定,可以发现新规定对于封闭式基金的收益分配政策没有变化,但是,新规定对于开放式基金的收益分配-分红规定却有了很大的变化,开放式基金管理人今后在收益分配方面的自主权力增大了,尤其是在每年的分红最低比例方面。为此,有些开放式基金的投资人担心基金公司今后是否会降低分红比例,少分红、甚至不分红呢?根据对7月下旬以来新发行的开放式基金的统计来看,上述担心已经有部分成为了现实,即已经有部分基金减少了年度可分红次数,降低了年度总体分红规模底线。 原因解析 出现上述现象,笔者认为原因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就基金公司里的相关工作人员来讲,可能是能力问题、责任心问题造成了上述怪现象。如果真的是这样,相关基金公司只要加强管理,并及时修改就可以了。这是浅层次的原因。第二,是否部分投资者以及部分基金公司已经感觉到了分红的“积极意义”正在淡化呢?这就是深层次的原因了。 远的不说,单是此次“9.14”小行情过后,就又有基金公司在抱怨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较为普遍地在高位赎回基金份额了。就基金公司的角度来讲,投资者赎回基金份额,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管理费收入,当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指责。但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基金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有限,很多基金的净值随着股票市场行情的结束,净值又回到了先前的起点,甚至更低,基金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没有表现出来,投资者当然要主动性地赎回基金份额,以积极投资的方法来保住胜利果实。 也许,有不少投资人会问,当市场大幅度下跌的时候,基金管理人在干什么呢?说句实话,基金管理人也都没有闲着,他们都在试图寻找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方法。但是,(1)每一只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基金都有一个最低的股票持仓比例限制,从理论上讲,这些基金要时刻持有一定数量比例的股票;(2)很多基金管理人没有那么高的分析判断能力,能够准确预测出行情的发展方向;(3)即使预测到了,是否会执行,又是一个问题;(4)即使预测到了,即使准备执行了,市场也不一定就有合适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可以很轻松地心想事成;(5)目前市场行情涨跌的特点是除了极个别股票以外,其它股票基本上是在齐涨共跌,存在的区别只是幅度问题。在这样一种投资机制背景、市场行情背景之下,很多基金根本无法回避市场行情调整的风险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有些投资管理人期望通过及时地调整个股,从而在保持仓位稳定的情况下维持净值的稳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是美好的“理性思维”。 一方面基金管理人心知肚明很多风险无法回避;另一方面,分红对于投资者来说只是一场数字游戏,是一种名称的资产变成了两种名称的资产。因此,在分红的有关规定放松之后,分红行为中值得关注的内容也就多了。 以易方达、南方、嘉实这三家绩优老公司领头,首先开始了降低年度最低分红比例标准的尝试,虽然最终上述公司的基金也有可能会实际的分红比例很高,但是,这种预先调低比例的表态,隐含了很多深刻的内涵。这三家公司都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基金管理经验,都比较了解自己客户的投资偏好,因此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这一切,从大的道理上讲,基金公司可以有更多的资金运作,可以有条件为投资人创造更多的收益;从小的方面讲,一来基金公司可以多收取管理费,二来是顺应市场的需求,反正是客户要做差价,要赎回,要再申购的,与其指责,不如顺从、“放任”。 深刻的影响 开放式基金年度分红约定比例的调整,对基金市场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首先,从机构投资者来看,按照传统的观点,机构投资者需要基金进行分红,而且是尽量地多分红,这方面的机构,尤以资金实力异常雄厚的保险公司、大型专业投资机构为多。其中的原因,市场早已充分讨论过,因为以保险公司为主要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对于投资收益的衡量标准是进行投资以后的分红收益率。在保险公司内部,对于各个投资人员的考核都有着十分严格的指标,其做法与基金公司对基金经理的业绩考核并无实质性的差别。也许有人会想到基金公司也可以有基金买卖的价差收入,但按照有关规定,取得价差收入是要缴税的,因此,红利收入更为很多机构投资者看重,此为一;很多实力异常雄厚的机构投资者,如人保、人寿,他们可投资的资金数量巨大,对于基金的投资几乎都是以长期持有为主要形式,因此,在这些机构投资者团体的内部,绩效考核的标准就只有分红的数额了。 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的转变。根据笔者所做的投资者结构研究,以及与部分大型机构投资者的交流,笔者感到,他们的投资策略已经开始趋向于灵活。(1)对于已经很了解的老公司、老基金,他们的投资比例可能会很高,甚至达到上限;(2)对于一些新公司、新基金,他们会象征性地投资几百万元,或者一、二千万元。(3)密切注意基础市场的行情动向,如果有机会就做差价。(4)最大限度地获取收益是第一位的,不能因为其它缘由而因噎废食。 其次,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随着投资阅历的丰富,很多人已经越来越了解开放式基金净值的波动特征。虽然以前有部分投资者曾经热衷于红利再投资,但是,扩大了的份额所带来的账面数字内涵常常还会由于净值的缩水而干瘪,因此,适当的时候灵活投资也逐渐成为了他们的选择。 再次,分红的多少,长期以来曾经一直是基金公司宣传工作中最重要、最有成效的宣传点,各家基金公司常在基金发行等时候想尽一切办法挖掘自己公司、自己基金的分红宣传点,如分红总额最高、分红次数最多、在某种情况下分红最早,在某段行情中分红最多,或者是曾经在某某时间段里的分红金额、分红次数等等排在前列,在发行新基金的时候对老基金实施分红,等等,基金公司的分红宣传可谓是奇招叠出,无奇不有。但是,实际在基础市场行情调整的过程中,很多投资者的“红利”都被调整的没有了,看看个别基金目前的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为负值,或者有些基金的累计净值增长率减去历史分红总额后的“数值”为面值以下,就不难理解这一切了。因此,在某些时候,投资人选择做波段,是很明智的。基金是值得长期投资的一种金融工具,但这种长期投资的行为不一定就非要是连续性的。长期是相对的,投资是绝对的。 第四,如果降低年度分红约定比例真的让基金公司尝到了甜头,基金公司会不会将以往的老基金的分红方式进行调整呢? 回想去年有的基金公司将分红作为宣传点,重点宣传“到点分红”、“百分之百分红”,等等。现在的这一切是一个多么大的变化!分红策略的变化,将有可能成为中国基金市场投资理念发生渐变的一个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