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债券 > 新基金业 > 正文
 

开放式基金持有人结构大起底 机构理性个人弱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09日 09:38 21世纪经济报道

  在基金市场中,机构投资者(以下简称为“机构”)入市的资金总量与个人投资者(以下简称为“个人”)几乎是各占半壁江山。在“两军”势均力敌的情况下,任何一方在某个基金种类上的刻意进出,都会引起双方“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可以说机构是理性的,由于主客观条件所限,个人是弱势的。

  始于2001年,开放式基金占尽风头,迄今总规模已超过封闭式基金一倍多,面对开放
式基金的蓬勃发展之势,其持有人结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呢?

  截至2004年6月30日,全体开放式基金平均规模是24.11亿份,平均净值是0.9816元,平均净值增长率是-1.46%。机构持有比例是43.39%,个人持有比例是56.61%,机构持有的比例低于个人持有比例,这与此行业在2004年上半年的投资运作业绩不佳有关。

  机构偏爱偏股型基金

  在33只偏股型基金当中,机构持有比例是60.16%,个人持有比例是39.84%。机构持有比例十分明显地高于个人,此类基金的平均规模是19.92亿份。

  在4只指数型基金当中,机构持有比例是43.04%,个人持有比例是56.96%。此类基金的平均净值是0.9023元,净值增长率是-5.78%。此类基金的整体绩效表现最差。出现这样的结果,与其奉行的投资理念、基础市场的行情走势密切相关。另外,此类基金中具有积极投资成分的基金绩效表现差于进行纯被动投资的基金,出现这样的绩效结局,说明其积极投资的方法值得检讨。

  在5只偏债型基金当中,机构持有比例是25.78%,个人持有比例是74.22%。

  在13只平衡型基金当中,机构持有比例是33.06%,个人持有比例是66.94%。

  在11只债券型基金当中,机构持有比例是41.57%,个人持有比例是58.43%。

  在7只货币市场基金当中,机构持有比例是33.05%,个人持有比例是66.95%。

  由此可见,机构首先偏爱的是偏股型基金,持有比例已经超过了六成。其原因在于偏股型基金是各类开放式基金当中最有潜力获得较高收益的基金。

  对于偏股型基金中指数型基金,机构也有一定的持有比例,尤其是当市场指数偏低的时候。用机构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对于指数基金的风险控制比较容易。

  机构最不喜欢的基金类别是债券型基金。虽然上述统计数据显示机构在债券型基金上的介入比例较高,但是,11只此类基金的平均规模只有5.28亿份,机构对于这个类别基金的总持有量只有24.14亿元,尚不及很多偏股型基金的单只规模。债券型基金不受机构的欢迎,原因在于部分机构自己可以直接入市。

  偏债型基金、平衡型基金的个人持有比例明显偏高。这两类基金一方面规模明显偏大,另一方面业绩也没有突出之处,机构从专业投资的角度出发刻意回避,是造成个人持有比例偏高的主要原因,而非个人喜欢风险、厌恶收益。

  在货币市场基金中,个人的持有比例也明显偏高,其特殊的风险与收益特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这个品种对于那些可以直接进入货币市场投资的机构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他们可以从货币市场上赢得高于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

  机构投资力度逐年减弱

  在2003年以前成立的基金有17只,机构持有比例是64.22%,个人持有比例是35.78%。此类基金的平均规模为19.07亿份,平均净值是0.9889元,平均净值增长率是-2.01%。

  在2003年成立的39只基金中,机构持有比例是56.51%,个人持有比例是43.49%。此类基金的平均规模为12.5亿份,平均净值是0.9851元,平均净值增长率是-0.54%。

  在今年已经成立并公布中报的17只基金中,机构持有比例是29.01%,个人持有比例是70.99%。此类基金的平均规模为55.78亿份,平均净值是0.9664元,平均净值增长率是-3.03%。机构持有比例过低的原因在于银华保本、德盛小盘这两只基金的设计定位就主要是面向个人的,机构持有比例因而分别只有4.75%和9.94%。不过,即使除去这两只基金,今年的这些新基金的机构持有比例也仅有32.85%。

  统计显示,上述三个时间段的基金在今年中期的平均净值正不断下降,分别是0.9889元、0.9851元、0.9664元。随着时间的延续,机构对于开放式基金的投资力度正在逐年减弱,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基金的盈利能力在逐年降低有关。

  今年的市场创新力度比较强,货币市场基金、第一只可以冠名“保本”二字的保本基金、以中小盘股票为主要投资标的德盛小盘基金等,都是市场中的新品种,比较重视吸引个人投资者。

  个人钟情规模偏大的基金

  规模高于50亿份的基金目前仅有10只,机构持有比例是24.47%,个人持有比例是75.53%。这些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是-4.12%。

  规模介于20亿-50亿份之间的基金。规模介于20亿份至50亿份之间的基金总共有18只,机构的持有比例是52.85%,个人的持有比例是47.15%。这些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是-1.82%。

  规模介于10亿-20亿份的基金。规模介于10亿份至20亿份之间的基金总共有20只,机构持有比例是66.66%,个人持有比例是33.34%。这些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是-1.17%。

  规模在10亿份以下的基金。由于系列基金的原因,规模低于10亿份的基金目前共有25只,机构持有比例是64.34%,个人持有比例是35.66%。这些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是-0.37%。

  统计显示,基金的规模大小与不同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具有很强的关联,即机构偏爱规模偏小的基金,个人较多地持有规模偏大的基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基金自身:规模大的基金业绩相对较差,规模小的基金业绩相对较好。

  机构持有基金比例随净值同步升高

  由于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不计入净值,其净值始终固定在1.00元,故本项分析剔除了货币市场基金,样本基金共有66只。

  净值在面值以上的基金共有24只,机构持有比例是67.86%,个人持有比例是32.14%,此类基金的平均规模为13.87亿份。其中净值在1.04元以上的基金仅有9只,机构高度看好这类基金,所持有的基金份额占总份额的比例平均为75.01%,个人持有基金份额占总份额的比例平均只有24.99%,此类基金的平均规模为19.01亿份。

  净值在面值以上的基金共有42只,机构持有比例是38.28%,个人持有比例是61.72%,此类基金的平均规模为27.13亿份。

  统计显示,净值能够最为直接地反映基金的投资绩效情况,而基金绩效的优劣也是与不同类型持有人的投资行为有着很大的关联,机构对于基金的持有比例随着基金净值同步升高;个人对于基金的持有比例与基金的净值呈反向变动关系。

  净值增长率高的基金成为机构至爱

  净值增长率是一个具有明确时间区间的业绩指标,更加能够说明基金在一个统计期间的绩效表现,对于影响基金在该时间段中的申购、赎回情况具有最为直接的影响。

  净值增长率为正值的基金有31只,机构持有比例是48.04%,个人持有比例是51.96%,平均规模为10.42亿份。

  净值增长率为负值的基金有42只,机构持有比例是41.23%,个人持有比例是58.77%,平均规模为29.11亿份。

  统计显示,如果仅仅从本期净值增长率为正、为负这两个指标简单地考察,数据结果已经能够初步显示不同类型投资者的投资特点,即在净值增长率为正的统计域中,机构所占的比例已经比全市场的平均比例高出近五个百分点。

  如果将净值增长率再进一步细分,就会发现机构对于净值增长率高的基金明显偏爱,净值增长率最高的基金板块中机构持有比例最高,净值增长率最少的板块中机构持有的比例最低。

  机构理性 个人弱势

  作为基金市场的主要发展品种,开放式基金已经获得了机构的广泛认可。虽然从市场整体来看机构持有的开放式基金比例没有超过半数,但是,43.39%这个比例也已经很高,更何况是在当前这种走弱的市道下。另外,经过对不同指标的细分比较后可以发现,不同持有人在不同指标下对于开放式基金的持有状况有很大的区别,这种情况对于未来做好基金产品的创新开发工作、基金产品在各个阶段上的销售工作均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今后,开放式基金的品种设计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偏股型基金(包含股票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偏股型基金由于收益预期最高,得到了机构响应。货币市场基金由于无交易成本,收益率也比较理想,因此受到个人投资者追捧。至于债券型基金、平衡型基金、偏债型基金(包括保本基金)等,可以作为基金公司产品线上的一个点,但却不可以做横向延伸。

  在持续营销时,对于已有一定运作年限、业绩比较好、规模在10亿至20亿份之间、净值较高、同期净值增长率排名靠前的基金,应该以机构为重点营销对象;对于货币市场基金,永远的重点都是个人。另外,由于10亿至20亿份的基金业绩普遍较好,基金公司也应该以此为鉴,不要盲目地为多收管理费而片面地追求规模扩张,否则,到头来只能是自食其果。

  市场有一种带有歧视色彩的观点,认为机构是理性的,个人是非理性的。上述统计结构似乎又一次“证明”了这个观点,因为数据显示机构对于业绩有着明显的偏好,凡是业绩表现良好的基金,机构介入的都明显占多数;而在业绩不好的基金当中,个人处处扎堆。

  造成这种鲜明对比的原因在于机构具有很强的投资选择能力。机构拥有大量的专业研究与分析人员、投资管理人员,投资决策过程有着明确的程序。而在个人方面,虽然运作的是自己的血汗钱,但却无法做到机构那样专业化。

  因此,可以说机构是理性的,但不能说个人是不理性的,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所限,只能说个人处于弱势。

  (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 王群航)

  
开放式基金持有人结构大起底机构理性个人弱势 开放式基金持有人结构大起底机构理性个人弱势 开放式基金持有人结构大起底机构理性个人弱势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基金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欧洲冠军联赛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雀巢奶粉被诉造假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家居家装实用图库
北京打折楼盘信息汇总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