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参股比例扩大至49% 合资基金缘何未见升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1日 08:41 证券日报 | |
外资参股国内基金管理公司比例将从33%扩大至49% □ 本报记者 秦炜 今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WTO将届满三年,这意味着根据我国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规则》第八条“外资持股比例或者在外资参股的基金管理公司 中拥有的权益比例,累计(包括直接持有和间接持有)不超过33%,在我国加入WTO后三年内,该比例不超过49%”的规定,外资参股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的比例将从不超过33%扩大至不超过49%。按常理,这个时候应该是外资涌动、QFII升温才是,但眼下却看不到这一景象。为何一向对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对我国证券、基金公司虎视眈眈的外国券商、投资银行却似按兵不动? 汉唐证券引爆合资危机 汉唐证券目前的危机,无疑给正在筹建中的汉唐澳银基金管理公司蒙上了一层阴影,对来自外方的股东澳大利亚首域集团来说,未来还充满着不少变数。 业内人士认为,在选择合资方时,外方都愿意找一个中型券商,目的就是便于控股,现在看来,这种合资方式还是存在风险的。而澳大利亚首域集团的赴险,令那些正在谈判组建合资基金公司的外方股东不知不觉调整了视角,在他们眼里,介入中国基金业已经不再是一项没有风险的投资了。 目前为止已经成立和正在筹办的合资基金公司一共有14家,外资股东的股权全部在33%以下,内资股东仍然绝对控股。这多少反映出我们既想别人进来而又怕别人进来的那么一种心理。 治理结构不完善是最大担心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外资参股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是外资面临的最大挑战。以投资为例,国外的基金管理公司注重制度,强调团队,淡化个人,一般甚少国内投资界的“江湖习气”,基金业绩稳定且可靠;就目前国内基金业现状来看,外方的风险管理技术明显比我们强。 相反,部分国内基金管理公司还存在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股东、董事会和经营层常常忙于“阶级斗争”,内耗不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金管理公司经营与管理;总经理一人独大,个人意志过于强大,整个公司缺乏独立的技术与品牌;个人色彩浓厚,缺乏制度因素;投研队伍没有形成一个团队,研究的独立性不足等等的问题。 前些年,国外投资机构对我们的基金一味的看好,也看不出风险,故此人人都视为一块肥肉。自从2003年头外资逐步进入,国外对我们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已经成立的合资基金公司中,还是带来了不少好的东西。例如,海富通、华宝兴业、招商、湘财荷银等合资基金,股东结构稳定,外方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国际视野与本土经验的有机结合。 但是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即使在形式上已经很完备,但实际操作上还是“人治”色彩浓于“法治”,加上今年以来基金业绩跟随大市起起落落,摇摆不定,所以外资也采取了暂且观望的态度,近期内预计不会有大的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