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首发规模处于低谷 平均发行费用居高不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 08:40 证券时报 | |||||||||
基金公司发行新产品回归理性 部分基金公司表示,不再盲目拼首发规模,同时压缩可变成本 □本报记者 唐健
2004年是基金规模突飞猛进的一年,51只各种类型的基金在这一年发行,增加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 与此同时,2004年也是基金公司为基金发行付出高昂代价的一年,因此受到挤压。部分基金公司已经陷入“不发新基金是等死,发新基金则是找死”的困境。 早在2004年年中,市场就有“发不起”基金的抱怨。一些销售人员向记者透露,首发规模10亿甚至15亿以内的基金,其一年内的管理费收入还抵不了发行成本。据了解,一只开放式基金的发行费用一般在800-1500万元之间。业内人士透露,基金发行费用并不是与发行规模成正比,而且,由于销售费用中的大头来自银行等销售机构,因此,可压缩的空间不大。一般而言,无论发行规模的大小,1000万元左右的发行费基本是行业平均水平。 一方面是发行费用的相对固定甚至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则是基金首发规模的下降和赎回加快、比例提高。随着2004年下半年基金首发规模不断创下新低,基金发行越来越成为基金公司的成本收益不成正比的支出。20亿份的首发规模在2004年下半年已属尚佳成绩,51只新发基金中有5只基金的首发规模低于10亿,在10亿至15亿份之间的有9只。雪上加霜的是,新发基金被大比例赎回,到2004年末,60%左右的赎回比例并不鲜见,相当部分基金被赎回30%以上。基金封闭期满后被迅速赎回是2004年新基金面临的另一困境,一只12月下旬刚成立的新基金,到当月末,其总份额就被赎回了近60%。 业内人士分析,理论上讲一只15亿左右的基金其一年的管理费收入完全可以应付发行费用。但由于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受到销售机构特别商业银行的挤压,管理费分成、尾随佣金、渠道维护费等各种名头的费用,直接侵蚀了基金公司的管理费。 过去,基金公司用发新基金的办法来应付因赎回带来的管理份额的减少,现在,“以新补旧”的办法显然已不再奏效,部分基金公司有可能陷于“发得越多亏得越多”的局面。 一直以来是,基金公司对新基金发行采取“多多益善”的态度,唯愿一只接一只不停地发下去,对首发规模也是不惜代价谋求高规模。不过,这一观念正在悄悄发生改变。一些基金公司明确提出,不再拚首发规模,不再不惜代价做大首发。与此同时,基金公司也开始尽量压缩一些可变成本。如,要求近距离出差坐火车、机票必须买打折票、购置非名牌手提电脑,在不见客户的情况下住招待所等等。 事实上,一些基金公司也到得不得不改变发行策略的时候了。从天相投资分析系统预测的2004年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费收入来看,相当部分基金公司处于亏损状态。有10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费收入不足2000万,其中有5家公司的管理费收入只接近或低于1000万,最低的一家公司只有600万元左右。这类公司的收入尚难以维持正常的公司运作,发行新基金的费用不得不动用资本金。倘若,2005年发行状况一如2004年下半年,这批基金公司的处境可想而知。 事实上,无论是股票市场的容量,还是市场对基金的投资量,似乎都难以支撑再次大规模的基金扩容。或许,基金业到了需要反思“大干快上”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