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动态 > 新基金业 > 正文
 

国元证券进驻长盛基金 长盛彻底从中信系蛹蜕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09日 11:25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孙健芳 北京报道

  两年之前,谁也不会想到长盛基金管理公司是以多数老股东退场,安徽企业的全盘接手为结局。

  2004年最后一周,长盛基金公司高管调整完毕,通过一次董事会改选和两次公告,原
高管大部分被调离,长盛基金彻底从中信系蛹蜕,蝶变为徽军系一卒。一度被认为是中信系的长盛将通过国元证券的华闻系金融平台突破困境。

  此前的2004年9月21日,长盛股权转让获证监会正式批准,经过近两年的蜕变,原股东——中信证券、长江证券、北方国投将所持有的75%股权分别转让给国元证券、安徽省创新投资和安徽省投资集团。

  人事变革

  股权调整完之后,长盛基金的董事会便被重新改选。

  2004年11月,公司成立了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届董事会全体董事11人中有8人出局,新成立的第三届董事会由凤良志、钱进、蔡咏、叶斌、陈平、钱进、蒋月勤、徐经长、荣兆梓、陈华平、李伟强11人组成。

  其中,徐经长、荣兆梓、陈华平、李伟强4人属于独立董事,剩下7人中,除蒋月勤外,有6人分别来自国元证券、安徽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徽省创新投资有限公司。

  “即便是蒋月勤,也与国元有较多渊源,”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他与国元关系非常好。”

  董事会变动之后,2004年12月17日,长盛又发布公告,称“王其华先生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凤良志先生担任公司董事长,凤良志目前身份是国元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10天后,长盛再次公告,称“杨文清、邓瑞祥先生不再担任公司副总经理李燕敏女士不再担任公司督察长,同时聘周兵先生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聘任叶金松先生担任公司督察长”。周兵之前曾在广发证券任过职,叶金松曾在国元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任清算中心主任、风险监管部副经理、经理等职。

  安徽接盘

  长盛基金成立于1999年,公司原四大股东为中信证券、长江证券、国元证券和北方国投,各占25%股权。

  虽然由四家大股东均分股权,但是长盛成立伊始就被认为是中信嫡系成员,可例证的是:公司第一、二任总经理张佑君和蒋月勤都曾在中信证券任过职。2003年10月15日,中信基金公司成立,中信证券49%的比例相对控股。即使按照证监会“一家机构只能参股一家基金公司,控股一家基金公司”政策,中信证券仍可以保留长盛股权。

  但“中信的风格就是完全控制,”市场人士表示,“而控制长盛的成本太大。”期间,中信集团还透露出有成立合资基金的意向,这意味着中信证券出售长盛股权只是时间和价格的问题。

  2003年9月,长江证券(之前为湖北证券)召开董事会,准备将长江证券所持有的长盛基金25%的股权脱手。当时长江证券除了参股长盛基金外,同时还以49%股权比例控股长信基金,从形式上完全符合“一参一控”要求,所以市场猜测长江证券出售长盛基金股权是为了回收资金,毕竟券商的资金都很紧张。

  作为老股东的国元证券一开始专注发起设立国元基金管理公司,但考虑到新设一家基金管理公司,不仅耗时长、成本高,而且营销难度大,所以国元证券放缓了组建国元基金的步伐,并最终选择接手湖北证券所持有的股权,达到相对控股长盛的目的。

  国元证券给出的解释说:“国元证券增持长盛基金股权,基本目的是为了长期投资和金融创新。为此,国元证券调整战略,积极压缩了国元证券传统的资产管理规模,集中精力做大、做强长盛基金。”

  目前,长盛的股权结构是:国元证券、安徽省创新投资和安徽省投资集团持股比例分别为49%、26%、25%。

  长盛起伏

  在2001年年报中,当时的董事长王其华描述“停滞不前意味着落后,墨守成规难免被淘汰”。但在发展过程中,长盛并没有沿着王其华描述的美好状态发展。“在基金业跑马圈地的时代,过于追求稳定让长盛失去了应有的锐气,在行业竞争日渐激烈之时,太过保守让长盛归于平庸。”有业内人士这样认为。

  “目前博时、华夏已经居于第一梯队,大成等公司虽有过投资失误,但也在慢慢进行调整和恢复,而长盛在市场的声音越来越小,”2002年底,一位市场人士就对长盛提出有关建议,“这不是一个好兆头,一旦长盛出现什么负面新闻,对公司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预言在一步步被变成现实,“自从长盛原投资总监丁楹离开公司之后,公司旗下基金业绩就鲜有亮点。”中信证券一位人士评价。

  随后,一些媒体做出了“长盛成长价值开放式基金发生了大额赎回”的报道。

  在2004年5月和7月,证监会专项检查组两次对长盛基金检查,在一份《关于责令长盛基金管理公司整改的情况通报》的内部通知中,专项检查组列出了长盛基金公司四方面问题:一、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力,特别是在投资决策权限和程序上显得混乱,随意性较强;二、防范不当、关联交易的制度和措施不到位;三、重要岗位的人员内部控制与防范风险意识不强;四、投资管理人员职责不够明确,相互监督不力。

  长盛基金公司也承认在内部管理上的确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方面是由于基金公司年轻,发展速度快,容易掩盖其中的问题。另一方面,长盛基金做为最早的基金公司,早先建立的制度老旧,不符合国家不断出台的新的法律法规。再者,基金业务上的创新,随之带来的必定是管理的老旧。因此,改革迫在眉睫。”

  “这些问题均是发展中的问题,”长盛公司认为,“目前公司已经基本完成整改,即将由主管部门进行验收。”据悉,公司领导层已经先后派业务骨干到境内外的优秀公司学习,吸取投资流程、风险控制方面的经验。

  依托华闻

  现在,长盛股权转让终于告一段落。据公司高层介绍,董事会已经作出决议,决定引进境外投资者,这是长盛在2001年与荷兰银行进行合资谈判之后第二次讨论合资。

  “从盘面上来看,长盛也在试图进行调整,例如其旗下两只小基金——基金同智、基金同德目前都做得不错。”一位财务公司人士表示,“关键是:长盛缺乏一个核心的投资领军人物。”

  “一个基金公司有多只基金,如果由团队做决策的话,基金就会失去个性,基金经理是核心,起决策作用。”蒋月勤也曾在有关媒体上表示。

  但是,在基金经理任命上,长盛给外界的感觉不仅是人才稀缺,而且在人员任用上偏于谨慎,例如在2003年1月,公司决定“继续聘任邓瑞祥担任基金同盛基金经理,同时,增加易贵海为基金同盛经理”。当时,邓瑞祥身兼多职,既是公司副总,又是基金经理,这样任命可能不利于保持基金投资个性。

  不过经过了5年的积淀,长盛已经有了一定的根基,目前形成了长盛管理者长盛成长价值、长盛债券基金、长盛动态精选基金三只开放式基金和基金同益、基金同盛、基金同智、基金同德四只封闭式基金,以及三只社保基金组合,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40亿元,位于行业前10位。

  此外,长盛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其股东背景,国元证券大股东为国元信托,而2004年9月,隶属《人民日报》的华闻控股通过协议转让,收购国元信托44.875%的股权。

  现在,华闻系旗下有中泰信托、国元信托、广东证券、联合证券、大成基金、长盛基金、国元信托、楚天期货等金融公司,如果能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那么,脱离中信系的长盛也可以依托华闻系的金融平台实现另一个跨越。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元证券新闻 全部长盛基金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元旦节
元旦和弦铃声专题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